A.苏商和晋商 B.浙商和晋商 C.徽商和晋商 D.苏商和徽商 13.清雍正帝曾强调:“农为天下之根本,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这句话体现了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 A.政府专卖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海禁政策 14.下列关于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其实行的主要根源 C.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殖民势力的入侵 D.禁止中外一切交流 15.明代中后期,江南一带的纺织行业中出现了雇佣大量“机工”的“机房”,还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的市场,这说明 ( ) A.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进一步强化 B.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D.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方式在中国出现 16.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②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④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17. 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企业“ 红金龙”香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苊矣。”由此可以看出( ) ①争尝异味乃人之普遍心理 ②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爱国精神 ③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 ④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的侵略 A、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 ①③ 18.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次高潮”,它的不同点是( ) A.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B.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C.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D.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 19.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甲午战后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 )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20. 甲午战争以后到辛亥革命前,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下列关于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欧洲帝国主义列强被迫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民族危机刺激下,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21.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4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从中看出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是(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