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四:邓小平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转引自《中国还是能说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新的极权主义”指什么?“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又指什么?从材料可看出美国确立了怎样的外交目标?(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在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下,美国又实施了哪些相应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苏联为此采取了哪些对抗性措施?结果如何?(6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70年代“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有哪些?这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材料四表明邓小平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存在着怎样的担忧? (2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用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五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5分) (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原因。(4分)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4分) 四、问答题(共15分): 38、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立和发展的过程就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近代英、美、法、德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分别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代议制?(4分) (2)比较英、德两国的政治体制,指出两者有何异同?(8分) (3)试概括归纳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同特点。(3分) 高一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BDCAD CBBDB CDACC ADCCB CCADA BABCB 二、判断题: BABBB 三、材料解析题: 36、(1)指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对苏“冷战”政策。谋取世界霸权。(3分) (2)实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组织。组建华约组织、情报局、经互会。两极格局形成。(6分) (3)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出现多极化趋势。(4分)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对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家依然构成威胁,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 37、(1)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产生、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5分) (2)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2分) (3)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4分) (4)正确处理好农、工、商业的关系,重视商业的作用;要遵循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4分) 四、问答题: 38、(1)英、德:君主立宪政体;美、法共和制政体。(4分) (2)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体制,都保留了君主。(2分)不同: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权力的象征,而议会至上。德国皇帝却拥有很大实权,主宰议会,宰相对皇帝负责。(6分) (3)通常以选举产生的议会作为代表民意的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一般都实行分权制衡原则;都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3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