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多层次,全方位”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之一,以下区域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①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沿海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上海浦东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 ②③①④ 19.下列措施中不仅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色彩的是 A.断发易服 B.缠足 C.婚姻自由 D.改用阳历 20.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 A.民主平等的观念 B.人际和谐的观念 C.自由博爱的观念 D.互助互济的观念 21.“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角派送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读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22.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 B.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C.通过缓解经济危机来缓和社会矛盾 D.改造美国的经济制度 23.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24.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B. 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D.加强无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25. “二战”后,苏联建设中出现大量问题的根源在于 A.农、轻、重比例失调 B.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C.个人崇拜有增无减 D. 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26.20世纪中期,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与这句话相关的是 A.《关税贸易总协定》签署 B.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C.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27. 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① 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② 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 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 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8.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①世界银行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关贸总协定 ④联合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9.《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国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30.以下标志代表不同的国际组织,中国没有参加的是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二 图一 1978年安徽省小岗 图二1983年重庆开始 图三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 经济试点的报道 示意图 承包责任书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