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一中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Ⅰ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回答1—5题 1.农业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其中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2.《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盛产青花瓷 D.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是珍品 3.我国古代商业虽然几度繁荣,但却始终是农业大国,主要是受下列那一政策的影响: A.闭关锁国 B.重农抑商 C.朝贡贸易 D.海禁 4.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兼并战争 B.周王室衰微 C.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D.各国变法运动 5.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新航路开辟和两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回答6—10 题 6.对欧洲开辟新航路起决定作用的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商路 C.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D.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 7.新航路开辟后,许多新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 A.地理大发现B.商业革命C.商业危机D.价格革命 8.18世纪,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在此过程中,英国先后战胜了: A.西班牙—荷兰—葡萄牙 B.荷兰—法国—葡萄牙 C.葡萄牙—法国—西班牙D.西班牙—荷兰—法国 9.下列那一点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A.工厂制的形成B.城市化进程加快 C.市场经济基本形成 D.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10.垄断组织适应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有关其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扩大了生产规模 B.减少了恶性竞争 C.改善了管理水平 D.提高了生产效率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回答11—15 题 1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呈现半殖民地经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①外国商品占据中国市场②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开始丧失 ③开始出现商品经济④外国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⑤广大农村仍然主要是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⑤ 12.有关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引进了西方科技 B.培养了科技人才 C.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瓦解了自然经济 1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14.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 ①帝国主义 ②封建主义 ③官僚资本主义 ④世界大战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下列企业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是: A.上海发昌机器厂 B.汉阳铁厂 C.天津机器制造局 D.江南制造总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回答16~20题。 16.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应该诞生在: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17.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这标志着 : A.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B.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C.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 D.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18.下图中,较正确地反映了“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抛弃“左”倾错误,实现拨乱反正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实行改革开放 20.20世纪90年代初制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随着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回答21~26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