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原因的是 A.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B.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C.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D. 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35.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诼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解析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C.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D.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36.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对此,苏维埃政府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37.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说:“那就煮!” 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D. 农业集体化运动 38.请仔细观察右边漫画《片面的经济》。它形象地反映了苏联长期实 行的哪一种经济模式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市场经济模式 D.斯大林模式 39.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指出:“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邓小平这个观点 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40.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A.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41.右图为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著名的田纳西水电站,美国政府修建此类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经济结构,鼓励能源出口 B.国家加强干预,防止盲目竞争 C.扩大生产规模,刺激生产发展 D.直接提高就业率,开拓经济发展空间 42. 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给美国开出的“药方”是 A.继续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推行福利政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