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46年据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以上材料反映的是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B. 松太地区的棉纺织水平下降 C. 中国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降 D. 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 2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国内规模最大的官办军事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D.开平煤矿 22. 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 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23.“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这个变化说明洋务运动 A. 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C. 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 D.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4.甲午年状元张謇被中日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①把救亡图强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作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5.不属于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是 ①外资企业的刺激 ②洋务企业的诱导 ③清政府的扶植政策 ④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6.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人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了一家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官府衙门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面粉厂被迫关闭。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 A.清朝政府法律制度不太完备 B.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C.封建势力反对一切外来事物 D.受到了外国侵略势力的严重阻碍 27.对图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 B.两类资本所占比重差距有所缩小 C.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 D.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28.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这表明李鸿章 A.认识到了中国贫穷的根源 B.发现了洋务运动的根本弊端 C.找到了工业生产的规律 D.认为办洋务运动的重心应该转移 29.《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 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B. 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C. 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D. 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30. 下图是l9世纪70年代初期在上海成立的轮船招商局。下列对该企业评价准确的有 ①是清朝官员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 ②首次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上运输的局面 ③对中国水上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进程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31.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A. 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B. 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渗透和侵蚀 C. 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 D. 毛纺织厂、火柴厂等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32.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慈禧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史实从本质上说明了 A. 慈禧对汽车的好处了解不够 B. 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C. 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D. 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33.关于中山装的发明,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发明与孙中山有关 B.综合了中式服装与西式服装的特点 C.其设计带有反专制的政治意义 D.体现了与传统思想文化的决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