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16题)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不结盟运动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答案】B 【点拨】此题难度为中,考查提炼双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文字信息中“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 和平共处原则”可以确定答案。万隆会议作为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会议,会议上达成的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这一精神与成立于冷 战时期,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的不结盟运动精神是一致的。 25.(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21题)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组。……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意思是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 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 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答案】D 【点拨】本题考察学生对材料理解,A选项明显错误,美国不可能放弃在欧洲的利益,因为这是它称霸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B和C与题意不符合。准确理解题中所述“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26.(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2题)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图4摄于1961年8月,图5摄于1989年11月之后。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 【答案】B 【点拨】此题考查对图片的观察、提取有效信息以及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题干中的时间以及图四中内容容易判断出为“柏林墙”,而根据1989年11月及图五内容推测当为拆除“柏林墙”后道路畅通的景象。柏林墙的修筑反映了冷战的加剧和美苏两大国的对峙加强,而柏林墙被拆除则推动了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重新实现统一。 还是审题看时间,1961年,冷战早已开始,军事冲突没有加剧。而柏林墙的问题不属于民族问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城市应为柏林,题中两个时间分别是柏林墙修建和拆毁的时间,反映的分别是二战之后两极格局的必然产物和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27.(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1题)在近现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是 A.反法同盟战争 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法德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注意关键词“最严重失败”,二战期间的1940年,希特勒占领法国,法国亡国,这是法德历次战争中法国最严重的失败。 28.(2011年江苏高考19题)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点拨】本题结合时事热点,考查了恐怖主义、反恐相关知识点。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一大毒瘤,它的存在影响了各国安全;破坏了各国的民族和睦,引发社会动荡;极大地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对国际社会真正构成重大冲击、威胁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形成。分析各选,①④项说法正确,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虽然本•拉登被击毙了,但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第②项全球化的主要障碍应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第③项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是贫穷落后、动荡冲突,仍未消除,故③②项排除。许多国家对美军击毙“基地”组织领导人表示支持,并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说明①④正确。②从材料中看不去来,③只能说恐怖主义遭重创,但不能说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29.(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23题)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持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答案】C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美苏冷战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20世纪50年代在军事领域美苏的对抗应该是两极格局的形成:北约与华约的对持;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在1947年;抛出马歇尔计划是在1948年;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是在20世纪60年代。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30.(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6题)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 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答案】A 【点拨】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表明发展中国家势力的崛起,所以A项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的表述是正确的,选A。七十七国集团不设总部、秘书处等常设机构,也没有章程或预算,所以不能算经济区域集团,排除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在1973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而瓦解,而不是1964年,所以C不符合题意,排除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是在90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排除D。所以选A。 31.(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 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 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 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答案】D 【点拨】此题考查二战后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时间限定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从20世纪80年代起,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逐渐对话,2000年6月,两国领导人发表共同宣言,并没有缔结和平条约,A错;韩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92年8月,B错;二战后,美国在韩国存在军事基地,苏联在朝鲜则没有,C错。1950年—1953年的朝鲜战争,形成了两国长期对峙的格局。 审题看时间,下限在80年代,两极格局还未结束, 双方也没有签署和平条约,韩国与中国建交在90年代,苏联在朝鲜没有保持军事力量。注意对题意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重在考查朝鲜半岛的发展状况。二战中,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1948年8月,大韩民国成立,同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自此,形成了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这是战争带来的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