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高考试题考点专题汇编(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答案】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中的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内容,重点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关系实质。它们主要是指战后初期在国际上形成的分别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由此可知,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是互相对峙。
    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的背景,是在美苏对峙的背景下产生的 ,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根据材料得出它们应该是指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 ,故D项正确,ABC均错误。
    10.(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23题)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A
    【点拨】本题以政治家的观点作为切入点,通过美国的“冷战”政策考查的是对二战后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握,侧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比较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关键是要把题干信息和当时(二战后初期) 美苏冷战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思考问题,解题时扣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欧洲”、“经济手段”、“苏联”可推断出A项,马歇尔计划又名欧洲复兴计划,旨在帮助西欧各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频临崩溃的经济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 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扩张和渗透。因为马歇尔计划主要在欧洲实施,它以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虽然是经济手段,但范围不是局限在欧洲,排除B、D两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是政治军事手段,不符合题意中经济手段,排除C项;故选A。
    11.(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21题)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
    A.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 C.越南战争 D.中东战争
    【答案】C
    【点拨】从材料中都懂题目的要求,“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那么哪一事件可以作为美国外交史上除冷战以外大书特书的篇章呢,A、B、D都是美苏冷战的一部分。因此排除。而越南战争美国直接参与的“热战”。
    12.(2009年广东高考25题)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答案】C
    【点拨】苏东巨变后,俄罗斯虽然仍不失为一个大国,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大为削弱,美国尽管经济地位受到欧盟和日本的挑战,但是其军事实力却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因此当今世界格局尽管呈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却日益呈现多极化趋势。奈教授认为军事力量是单极的,而经济力量是多极的,体现了他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维度认识。
    13.(2008年江苏高考20题)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答案 】D
    【点拨】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态度由“强加”(1946年)到“很好的倾听”(1972年),主要原因在于欧洲的联合使欧洲的实力大大提升,冲击了战后的两极格局。所以正 确选项是D项。
    14.(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22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答案】C
    【点拨】属于中等难度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1991年 底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但随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美国的地位相对削弱,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项为干扰项。C项正确。
    本题侧重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历史分析能力。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概念“世界多极化”的内涵和外延。“极”就是可以相互抗衡而又各不相同的几种力量(通常是国家或区域组织,它们同时都是世界的主导力量,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层面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局面,苏联解体后,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当今世界出现了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欧盟等“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本题题眼为“加强”,A,项为干扰项。B项“势均力敌”与历史不符。D项表述错误。答案是C。
    15.(2011年海南高考21题)图1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
    图l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 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答案】C
    【点拨】本题应结合马歇尔计划实施的相关背景来分析选项。从题干地图显示来看,被援助的国家绝大部分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而不被援助的绝大部分是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结合二战后马歇尔经济援助计划的目的来看,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所以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故选C。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