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08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65题)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①“多”②“快”③“好”④“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点拨】结合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即可回答。如大跃进强调高速度、农业生产大“放卫星”(编造假高产)等。 11.(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5题)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的作用是( ) A.保障城镇农副产品供应 B.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质量 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A 【点拨】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相对落后,为确保工业化建设,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2.(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18题)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工业化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 B.一边倒 人民公社 另起炉灶 C.大跃进 两弹一星 和平共处 D.合作化 求同存异 三个面向缓和 【答案】A 【点拨】此题要理解“过渡时期”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故A符合。B人民公社是1958年发动的;C大跃进也是1958年发动的,两弹一星是六七十年代成就;D三个面向是八十年代提出的。 13.(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14题)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答案】A 【点拨】属于中等难度题。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比较能力。此题角度很新,在世界大背景下看中国。随着苏联解体,两级格局结束,整个世界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朝代的主题。B项表述不符事实,可排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故C项可排除;D项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全世界共同努力的目标,还未建立,故表述错误。 此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件和历史分析理解能力。此题通过新材料,从新角度、新视野,把中国置于世界整体中,从世界大背景下看中国。题目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入手,考生再认、再现课本知识,回忆邓小平南巡讲话的背景、内容,即可选出正确答案A。 14.(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9题)图6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 图6 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答案】A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共改革发展沿革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体制创新;B项是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D 项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C项是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15.(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34题)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临港澳 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 【答案】B 【点拨】珠海是中国经济特区之一,特区之所以特就特在特殊的政策扶持。其他几项都较片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