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天水期末调研考试试卷(含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5.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16.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③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④形成相对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7.表一1885-1892年田赋、厘金(清代至民国初年征收的一种商业税)、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年份总额(千两)田赋(%)厘金(%)关税(%)
    18857827638.617.918.8
    18878578736.419.624.3
    18998618735.517.425.7
    18919539433.417.125.1
    18928881635.217.226.0
    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18.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9.人名有时会带有时代的烙印。比如:“文革”时期许多人起名叫“卫红”、“卫东”,依此类推,与“超英”这个名字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新中国成立B.抗美援朝C.“大跃进”D.香港回归
    20.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口粮田,按劳力分责任田,分户经营农民可以长期使用,但不能买卖、出租等,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一土地经营方式为
    A.农业互助组B.土地私有化经营
    C.人民公社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民国初年自由婚姻有一定的发展
    B.当时婚姻自由已经很普遍了
    C.新式的婚姻不像旧式的繁琐
    D.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得到了新闻传媒歌颂
    22.“民以食为天”出处于《汉书•郦食其传》。古人的“食”,多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粮食之意,而世人更愿意诠释为“吃”。下列对改革开放后,“吃”的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已经彻底得到了解决
    B、吃讲究营养均衡,精细搭配
    C、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D、野菜、粗粮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23.“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蹩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这首诗所描写的社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24.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入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A.娱乐大众B.报道国内外大事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
    25.“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不同。传递方法,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该材料反映的是
    A.电报传入中国B.电灯传入中国
    C.电话传入中国D.英语传入中国
    26.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投入支持工业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消除农场主间的竞争
    27.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彻底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完全由市场调节国家经济
    C.彻底取消商品货币关系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28.《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A.斯大林执政时期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