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二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内容?(5分) (2)据材料三回答当时苏俄实行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通过对上述材料的阅读,你对计划和市场有什么认识?(4分) 23.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 ——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 材料三 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国家财政收入 (亿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19783 6451 13257.5 67.7 2006218 07139 50035.8 43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 材料四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请回答: (1)观察地图并结合材料一,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中所涉及的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制的认识。(6分)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6分) 24.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欧洲的统一不能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它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成就而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实际的联合,……建立共同的经济制度所依赖的那种利益之间的融合……,可以成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因粗暴的分割而长期敌对的国家,相互形成一个更大和更牢固的社会。” ——摘自《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历史文献选读之〈舒曼计划〉》材料二 世界博览会是工业革命的产物,1851年由英国创办首届博览会。 关税与贸易协定1947年由美国发起创立,1995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 社会主义新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易组织,并申办成功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 材料三 在过去20年间,全球对外投资增长了6倍,但70%都在发达国家之间。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根据联合国去年的统计,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了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共体”正式成立时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后来欧共体出现了什么新的发展趋向?(3分) (2)世界贸易组织的实质是什么?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怎样?(5分) (3)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分) (4)谈一谈你对解决贫困问题的办法。(4分) 23、(1)制定“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东北成为重工业的基地。(3分) (2)计划经济,对恢复经济和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后来束缚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放弃计划,而是把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机制结合起来。(言之有理亦可)(6分) (3)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6分) 24、(1)主要目标:消除仇恨与战争,走联合发展的道路,重塑欧洲的辉煌。 新发展趋向: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2)世界性统一大市场;有利于世界贸易规范化,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发展。 (3)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原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差距,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4)是大国要承担的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解决贫困问题。二是落后国家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要善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和壮大本国综合实力。说明消除贫困问题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