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处 B.1处 C.2处 D.3处 25、关于“人民资本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产生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 B.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C.股票呈现出集中化的趋势 D.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基本不存在 26、130年前,法国大文豪雨果曾满怀激情地设想:“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使这一美好设想开始化为现实的是( ) A.联合国的成立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C.关贸总协定创立 D.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 27、下列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影响下成立的 B.是地跨最广的区域组织 C.是中国倡导建立的 D.既包括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也包括大量发展中国家 28、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一套自我调节的机制,主要表现( ) ①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 ②变革社会制度 ③实行计划经济 ④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9、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 ) ①世界银行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关贸总协定 ④布雷顿森林体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人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国际恐怖活动 B.毒品走私 C.人口爆炸 D.全球变暖 第Ⅱ卷(40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3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3分, 满分共计40分): 31.(1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材料二 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划定广州十三行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 材料三 1913~1922年中国进出口面粉值变化表(单位:海关两) 年 份出 口进 口出超(+) 入超(-) 1913年3,384,08811,094,775-7,706,687 1918年10,080,756947,420+9,133,336 1922年663,29018,059,756-11,427,466 (1)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什么?(2分) (2)材料二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这种政策对当时中国社会 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特征的原因。(3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额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以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出卖。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2年5月22日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特殊情况可为六年。法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另外在承租土地上不得使用雇佣劳动力。1925年11月,苏维埃政权发布新的法令放宽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力的条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