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四中2014届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测试时间:50分钟 评价分值:60分) 第I卷 选择题(30分)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到:“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父系家长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度 2. 观察下表,在西周时期,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 妾一般称谓 妻(正配)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C.大哥(25岁) 妾二(侧室)D.二哥(22岁) 3.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赵佗、任嚣( ) A.定期朝觐秦始皇 B.负责将地方财政运送中央 C.按受秦始皇任命 D.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 4.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5.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 A.宗法制得以恢复 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C.分封制被彻底取消 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 6.下列按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程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 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六部 C.中书省→六部→门下省→尚书省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7.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8.“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 9.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 ) A.荐举制 B.封邦建国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10.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 映这一情况的是 ( )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