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 选择题 1.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右图,按照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 王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说明周朝政治的的本质特点之一是 A.神权政治 B.分权政治 C.族权政治 D.官僚政治 3.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4. 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A.世官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 5.《华阳国志•蜀志》载:“(秦)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据此判断,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 A.楚是第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 B.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 C.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任太尉 D.秦统一前郡县制已得以施行 6.著名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 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 D.西汉 7.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长城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 D.实行行省制 8.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说明 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 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9.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从按列国来分配到按各州来分配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天人感应”的思想 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君权神授”的思想 10. 下列关于汉唐明清中枢的演变图例正确的是 A.御史台——内朝——军机处——内阁 B.内阁——中书省——内朝——军机处 C.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 D.丞相——三省六部——中书门下——内阁 11. 国学大师钱穆在评价中国古代一政治制度时说“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 意义遂失。”这一制度指的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12. 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康熙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 B.最初的职能主要是处理军务和其他政务 C.军机大臣由朝中重臣推举任用 D.办事效率较高,但决策封闭的特征更明显 13. 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工部尽速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种制度最可能出现在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4.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