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皇帝对丞相的礼仪:由赐座、探病到站着奏事,由站着奏事到必须跪着奏事,实质可以反映出: A.皇帝对大臣要求提高 B.皇帝与大臣隔阂不断加深 C.朝廷礼仪的完善 D.皇权的加强,大臣地位的不断下降 17.“安史之乱”和“七国之乱”发生的相同原因是: A.中央政府统治腐朽 B.地方势力强 C.内地兵力空虚 D.皇帝不问政事 18.从那位皇帝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是: A.秦始皇 B.宋太祖 C.汉武帝 D.明太祖 19.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A.实行联邦制 B.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C.城邦即是城市 D.所有公民都有投票权 20.下列人物中,没有对希腊民主制度做出贡献的是: A.吴冬梅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21.雅典城邦为保证民主制的正常运行而设立的机构有:①公民大会 ②五百人议事会③民众法庭 ④元老院 A. 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利机关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民众法庭 D.元老院 23.在雅典公民大会往往会就某一件大事展开辩论。公民大会的辩论所造成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 A.缩短了决策时间 B.可避免卤莽行事所带来的灾难 C.促进了对知识的崇拜 D.推动了演说术的发展 24.元首制的实质是: A. 寡头制 B.贵族共和制 C.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制 D.公开君主制 25.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组成机构是:①公民大会 ②元老院 ③民众法庭 ④元首 ⑤执政官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26.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27.罗马法经历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它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是适应了: A.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 B.维系帝国的需要 C.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D.外来移民的需要 28.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法官最后判定罗莫洛的家人败诉。他依据的是: A.未成文的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查实丁尼新敕》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29.《十二铜表法》的诞生是: A.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B.长期对外扩张的结果 C.罗马共和国建立的结果 D.法学家积极立法的结果 30.罗马法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下列摘自《十二铜表法》的条款不能反映这一内容的是: A.第一表: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 B.第五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C.第七表: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D.第八表: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 第Ⅱ卷 主观题(40分) 二、材料解析题(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4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