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开创了人民民主制度 25.“文化大革命”中,实际上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的事件是 A.红卫兵运动 B.上海造反派夺取了上海市的党政领导大权 C.革命委员会形成党政合一、政企合一的一元领导体制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 26. 畲族,历史悠久,主要生活在我省的云和、景宁一带。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景宁畲族自治县。由此看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 政治协商制度 27. 1992年10月,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其主要内容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 C.和平统一台湾 D. 停止对金门等地方的炮击 28.根据你对“一国两制”的理解,澳门回归后享有权利有①可以有部分自己的军队 ②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③可与外国签订各种条约和协议 ④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⑤可以保持财政独立 A.①②③ B.④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29.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下列文献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初步构想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邓小平在1980年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C.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30.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其谐音,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0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 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D.没有看到问题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31.下列事件中,关于亚非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②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并发挥了积极作用③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④会议讨论了和平解决朝鲜的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2. 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下列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33.新中国初期掀起一股留学热潮。以下对这一时期留学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以欧美国家作为热门留学国 B.体现“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主要是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最吸引学子们的是科技与工业成就 34.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是 邮件种类计费单位(每10克)邮资(元) 航空亚洲各国0.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0.48 西欧各国(捷克转)0.48 西欧各国(香港转)0.80 其他各洲0.80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系 C.捷克作为欧盟成员国,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35.下列我国外交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②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 ③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④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卷Ⅱ(30分) 36.从科学决策的角度说,民主往往比专制更科学;从决策的效率来看,专制往往比民主更有效。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