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2011—2012学年上册第一次月考调研考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江西省会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家(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家(族)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世系》。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家(族)谱的产生可能与下列哪一制度关系密切(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2、在我国古代有一种说法:“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宗法制 D. 分封制
    3、从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中可以体现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是( )
    A. 权力高度集中 B. 王权与神权结合 C. 严格的等级差别 D. 君主专制独裁
    4、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5、图1所示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出现于(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明代
    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8、《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 ( )
    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 B.明朝宰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
    C.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 D.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9、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
    A. 秦丞相府 B. 唐尚书省
    C. 元中书省 D. 清军机处
    10、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 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 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C.皇权不断加强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11、在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这个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
    A.《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B.《趣谈汉朝的察举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12、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举荐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
    A.刺史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
    19.唐朝时“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与此观念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4、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封建统治日趋稳固 B. 封建统治日趋衰弱
    C.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 封建国家日趋巩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