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 (1)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的商业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中日甲午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2)依据材料2,分析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在商品宣传方面的特点。 (3)如何理解材料3中民族工业“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解析:第(1)问可从民族工业所需最基本的条件——市场和劳动力的角度分析,也可从通商口岸优越的地理位置等方面作答;分析其得不到清政府承认的原因时可联系清政府一贯的经济政策作答。第(2)问解答本问要注意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如中华民国成立、实业救国思潮、群众斗争等因素。第(3)问注意民族工业的发展对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影响,以及民族工业的发展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所起的作用等。 答案:(1)①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自然经济最早开始瓦解。(如答“交通便利”等亦可)②清政府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工商业实行严格的限制。 (2)①辛亥革命的推动(或民国建立);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②将商品宣传同爱国结合起来(或宣传国货,宣传爱国);注重商品品质宣传。 (3)民族工业的发展进一步瓦解了封建的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也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为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或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还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最终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一、选择题 1.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今也其时矣”可知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A、C两项在材料中没反映,B项错误。 2.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 ) ①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 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张謇是民族工业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排除③④;两人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并都为中国经济近代化作出重大贡献,故选A。 3.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解析:选C。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虽然出现短暂的春天,但它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发展的,其发展的环境并没有改变。A、B两项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的产物,不是主要原因。D项只是C项的一个方面。 4.右图漫画的名称是《撕毁这张中国人的卖身契》,“卖身契”是指(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