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材料2: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提炼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 (2)依据材料1、2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哪些运动为中国近现代习俗的演变开辟了道路? (3)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认识。 解析:本题围绕近现代人们的服装穿着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注意从材料和图片中最大限度地提炼信息,并结合教材知识回答问题。 答案:(1)主张:放足、断发、易服。目的:革除陋习以开民智、兴民权,为变法提供条件。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等。 (3)社会习俗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与时代要求(政治状况)是相一致的,有什么样的社会状况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习俗);政治革命为社会习俗发生变化扫除了障碍。(言之成理即可) 附:课内答疑站 一、学习思考 1.为什么西式服装能够被中国人接受并得以流行?(教材P63) 提示:西式服装适体、潇洒、简洁,适应了近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共和政体建立后,新政府以西方社会政治为原本进行大量改革,仿行西政西俗成为一时风气,在都市社会兴起一股西化思潮。 2.你能说出四大菜系各有什么特色和招牌菜吗?各地风味小吃都有哪些?(教材P64) 提示:略 3.西方居住理念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发生了哪些变化?(教材P65) 提示:中国的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经历了从中西合璧到完全西化的变化过程。19世纪下半叶,在保留基本格局的前提下,许多传统的四合院式住宅开始了部分洋化改造。除了四合院的形式之外,布局设施已全部欧化。20世纪30年代前后,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里弄住宅、花园式住宅、公寓式住宅。此外,西式的家具陈设开始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 二、自我测评(教材P66) 1.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都有哪些表现?呈现出什么特征? 提示:服饰:古代与阶级、身份紧密相连,近现代向美观、平民化转变。饮食:西菜、西点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居室建筑和家具陈设出现西化趋向。特征表现为从封闭走向开放,中西合璧。 2.联系当今社会现象,分析外来文化对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影响与作用。 提示:使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呈现中西合璧的特点。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简化了繁琐的习俗,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67) 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1)清朝入关以来,中国服饰演变出现了怎样的趋势?分析其原因。(2)概括、分析20世纪末世界时装舞台出现“中国风”的原因。 提示:(1)满族入关后,强制推行游牧民族服饰,带有浓郁的大自然风韵;后来由于两族人民接触广泛而频繁,其形制渐趋宽大;到19世纪末,由于机器工业的推广,变法维新的开展以及出国留学人员渐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着西服,剪辫子的必然趋势。 (2)20世纪末,飞速发展的高新科技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们觉得越来越远离自然,于是世界时装舞台上出现了“中国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