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 材料四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4分) (4)“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说明了什么?(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yù)子孙,以偿债者。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分)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4分) 答案: 1.D 2.C 3.A 4.A 5.C 6.B 7.D 8.D 9.B 10.C 11.B 12.B 13.B 14.D 15.D 16.D 17.B 18.B 19.D 20.D 21.B 22.C 23.B 24.B 25.D 26.答案:(1)图一反映的是刀耕火种,图二反映的是铁犁牛耕。铁犁牛耕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显著标志,它使农产品的产量有所提高,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2)突破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3)联系:商业经济的繁华建立在农耕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原因: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认识:商人拥有大量财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商人的活跃也形成了特殊的交通现象;客商也常面临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商人重利轻离别等。 (4)图一:锄耕是古代中国农业重要的种植经营方式,锄耕的出现促进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图二:新的耕作方式有利于土地的进一步开垦和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加速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图三: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扩大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物质文化交流。图四:商业的繁荣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古代社会的进步,商税成为古代政府的重要财源。(答出任何一点即可) 27.答案:(1)“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置官吏管理,有一定范围,交易有时间限制。 (2)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3)区别:“市”设在都邑中,“草市”在交通便利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地方形成;“市”为政府所设置,“草市”为民间兴起的集市。 意义:方便百姓日常生活,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手工业技术和文化的发展。 (4)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并且逐步向农村扩展。 28.答案:(1)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 (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3)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常因水旱灾害或急征暴敛而破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