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解析:选A。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著作中提及的内容有“工业革命的成果”、“大清帝国的衰落”、“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不仅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而且拉大了东西方的差距,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其中B、C、D都只是从一个方面进行说明而未综合题干的所有信息。故答案是A。 3.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解析:选B。从题目中的“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可以看出以蒸汽机为标志开始的工业革命,使得欧洲征服了世界。 4.英国的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纺纱厂的第一个烟囱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解析:选B。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纺纱厂的不断增多、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说明了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故B项符合题意。 5.19世纪欧洲男子的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那种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出现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包括( ) ①资产阶级革命打败了封建贵族 ②机器生产降低了服装的生产成本 ③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 ④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社会财富的总量,因此,③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6.(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史实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因果关系的是( ) A.君主立宪制确立 B.世界市场形成 C.殖民扩张加剧 D.工业革命发展 解析:选D。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科技发明出现,专利申请的数量越来越多。 7.19世纪上半期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像英国这样的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此话的含义是( ) A.肯定法国是民主国家 B.批评英国是封建国家 C.肯定英国的工业革命 D.批判法国贵族的特权 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可知此人认为英国工业革命后商品非常丰富,而法国工业生产相对落后,实际上是对英国工业革命的肯定。 8.“实行门户开放并允许自由贸易的都市和国家,不但没因此种自由贸易而灭亡,而且因此致富。”这段材料属于( ) A.民主化改革政策 B.“炮舰政策” C.社会福利制度 D.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解析:选D。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自由贸易”、“致富”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段材料属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故选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英国控制着100万匹马力的蒸汽机,依靠1700多万枚机械化纺锤,每年生产出200万码棉布……英国的棉布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法国的四倍……英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材料2: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