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B.“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C.“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D.“发展才是硬道理” 31. 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 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B.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 C.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 32.“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种情况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33. 1905年在北 京前门大观楼影院放映了中国人自己摄制电影是 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 C.《渔光曲》 D.《风云儿女》 34. 一位学者说:“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天朝迷梦破灭的过程,随着天朝迷梦的破灭,原先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中国人对于一向所贱视的称之为蛮夷、讥之为鬼子的外国人不得不刮目相看,甚至对西方文明产生盲目的崇拜。在这样的情况下,洋人对于缠足风俗的反对态度势必会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右图为清朝女子,右图为民国初年的时尚女郎)下列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 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废止缠足法令 B. 新文化运动时期消灭了缠足风俗 C. 洋务运动时期主张废止缠足 D. 戊戌变法时期提倡立法进行干预 35.15至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C.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3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 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37.在“新航路的开辟”地图中,开辟线路1和线路2的航海家分别是 A. 达•伽马、哥伦布 B. 麦哲伦、哥伦布 C. 迪亚士、 麦哲伦 D. 哥伦布、麦哲伦 38.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直接作用的是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 .美洲进入世界大家庭 D.工商业资本主义力量增强 39.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 40.17世纪中期,由于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而和英国发生三次战争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荷兰 41.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海外市场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圈地运动的推进 D.民主制度的确立 42.荷兰诗人冯德尔曾经写道:“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了世界上所以的海港”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在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43.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人中国 44.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