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解析:从所给材料的意思来看,很显然是选择A。 导致“重文轻武”现象出现的是宋朝时的政策,排除B;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而不是指科举制度,排除C;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员也有很多是贪官污吏,因此D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答案:A 4.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解析:由①中的“行省”、②中的“道”、③中的“鲁”、“宋”等诸侯国、④中的“郡”可以判断分别属于元、唐、春秋、秦朝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③④②①,故选A。 答案:A 5.阅读下面材料: 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部尚书……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 ——据《新唐书》卷四十六、四十七 请回答: (1)以上材料表明了唐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根据这项制度,丞相的权力有何变化? (3)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秦到宋代丞相制度的变化。 解析:本题以唐代三省六部制为命题切入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2)问要围绕三省六部制对相权的制约作答。第(3)问要注意归纳概括秦汉、唐代、宋代丞相制度的变化。 答案:(1)三省六部制。 (2)权力分散,相互制约。 (3)秦、汉初: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实际上是朝廷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汉武帝时,由于内朝的设立,限制了丞相的权力。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设立,相权被分散。宋代:增设副宰相,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分割。 (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西汉初期,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为限制丞相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频繁更换丞相 ②扩大三省的权力,削夺三公权限 ③形成“中朝”决策机构 ④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有关丞相制度的重要史实,扩大三省的权力表述错误,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是在宋代。 答案:C 2.“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