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五年高考新课标试题演练 1.(2007海南卷)“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给穷人”。这一主张属于 A.人文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 D.凯恩斯主义 2.(2009上海文综)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在70多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A.马歇尔计划 B.布什计划 C.里根计划 D.罗斯福新政 3.(2009江苏历史卷)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09广东历史卷)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A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始终是信封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5.(2010天津文综)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 6.如图所示的曲线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7.(2010江苏历史卷)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8.(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5)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9.(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8)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美元逐渐升值 10.(2007山东卷)(15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遭。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上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主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齐底步《世界经济通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