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9题)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了 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22.(2011年海南高考23题)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23.(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33题)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24.(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9题)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全体手工业 开始年41.53.2430.720.6 结束年54.517.127.20.041.2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1946 1949 B.1952 1956 C.1966 1976 D.1978 1982 25.(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7题)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26.(2011年海南高考24题)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27.(2008年山东文综)(35分)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3分)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4分) 22.(2010北京文综卷)(36分)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题四 茶叶与民族企业 (4)阅读下表,结合所学,划分“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8分)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4分) (要求: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 “张一元”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900年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1906年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1925年创建福建茶场,就地加工生产 1930—40年代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1956年公私合营 “文革”期间先后改称红旗茶庄、大栅栏茶庄、闽春茶店 1982年恢复张一元茶庄的名称 1992年成立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 1995年建立茶叶生产基地——闽东茶叶公司 1999年成立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股份制 2002年扩建为张一元饮品有限责任公司 28.(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39题)(27分)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