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08上海历史,B组)新中国建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度居高不下,其原因是 A.大跃进推动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B.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得到广泛认可 C.和平与经济发展使生存环境日益改善 D.土地改革彻底改变了小农生产方式 9.(2008北京文综)《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和平统一” B.“反贪污、反浪费” 、“改革开放”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拨乱反正” D.“向雷锋同志学习” 、“实现四个现代化” 10.(2009高考广东单科)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11.(2009高考广东单科)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年代195319541955195619571958 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12.(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人农村调查。其目的是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 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实际成就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13. (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4.(2009高考江苏单科)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15.(2009福建文综高考)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工业化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 B.一边倒 人民公社 另起炉灶 C.大跃进 两弹一星 和平共处 D.合作化 求同存异 三个面向 16.(2009高考上海单科)下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7.(2010江苏历史卷)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 D.手工业者以人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18.(2010上海历史)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19. (2010天津文综)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20. (2009全国文综二)表1: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 工 业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1978 77.622.4 1997 25.538.117.9 18.5 表1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