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与《七子之歌》《七子之歌》是闻一多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包括《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诗人以拟人手法将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被迫离开母亲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我好比风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嘬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人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合作讨论1 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把有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概括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随后,这一方针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联系你所掌握的课内外知识,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一国”与“两制”之间的关系? 我的思路:实行“一国两制”,“一国”是前提。实行“两制”不是形成两个中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及将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后,虽然三个地区的社会制度与大陆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后的国家利益不能受到损害。 实行“一国两制”,社会主义是主体。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祖国大陆人民作出的历史抉择,这一原则不可动摇。 “一国”和“两制”的关系,前者是核心,是原则,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灵活变通的特殊政策,是实现“一国”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主义是中国大陆的基本制度,在港、澳、台保留资本主义制度是照顾中国局部地区的社会现实。实行两种制度是长期共存,互惠互利,达到共同繁荣。 合作讨论2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港、澳体现了我国恢复对两地主权的实施,但根据“一国两制”构想,台湾为什么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我的思路:港、澳、台问题同是保持我国主权完整,中华民族实现完全独立的问题。但因历史情景不同,二者的性质并不相同,在同为“户国两制”的框架下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台湾问题是我国解放战争所遗留下的问题,是我国的内政问题;而港、澳问题是晚清时期西方殖民侵略的问题,是个国际问题。所以,虽然都可用“一国两制”来解决,但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因这终归是中国自己的中国人军队,而解放军进驻港、澳,英、葡军队撤走,正是体现我国对它们恢复主权的重要标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