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米3和克/厘米3的关系: 显然: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由此可见:克/厘米3这个单位较大. 板书:4.密度表. 第一步:看书P84密度表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再次强调密度是物质的重要特性之一. (2)提问:金、钢、铝、蜡的密度值.(会读、会讲意义) 提问:水银、水的密度值.(会读、会讲意义) 提问:表中密度最小的气体是哪种?密度值多大,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步:教师做进一步的说明; (1)从密度表可以看出:一般固体密度比液体密度大;而固体、液体的密度比气体密度大约大1000倍左右. (2)水的密度经常用,因此要记熟. (3)表中密度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密度值(如:气体的密度是0℃,标准大气压下的密度),这是我们认识物质的基本方法之一。 (五)巩固知识 练习:一块冰的质量是36克,体积是40厘米3,求冰的密度?体积是20厘米3的冰密度多大?为什么? 板书:已知:m冰=36克,V冰=40厘米3 求:(1)ρ冰=? (2)V冰=20厘米3时ρ冰=? (2)当冰的体积是20厘米3时,冰的质量不再是36克,而是18克,单位体积冰的质量没有变化,即冰的密皮不变,仍为0.9克/厘米3. 答(1)冰的密度为0.9克/厘米3.(2)20厘米3的冰密度仍为0.9克/厘米3. 强调:(1)计算时,m、V、ρ指同一物质的质量、体积和密度. (2)同一物质,尽管体积不同,但密度相同. 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P83,6,7. 补充两题: 1.有一块金属,质量是6750千克,体积是2.5米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多少?查查表,看这是什么金属? 2.有一满瓶油,油和瓶的总质量是1.46千克,已知瓶的质量是0.5千克,瓶的容积是1.2分米3,求油的密度? 【评析】 这个教案很全面,重点也突出,各教学环节安排合理,讲解清楚,达到了教学目的.在教学方法上注意了联系实际,实验和讲解有机的结合,注意了启发性,思路比较开阔,是一个比较好的教案.这里需要指出两点:第一,在提问后的讲解中,谈到区别是什么物质除了特有的颜色、气味、软硬外,还需要另一种特性,即密度,最好要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否则感到说服力不强.第二,在讲解单位时,谈到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后说“克/厘米3”这个单位较大”.这句话最好不讲,一则并不重要;二则学生不好理解.这句话实际上教师自己设立了一个不必要的难点.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