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教案示例之四 密度教案示例之四 (作者:曹广键) 教学目的 1.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和单位.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教学重点 密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具 教师用:相同的烧杯两只、分别盛同体积的水和酒精.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质量相同的木块和橡皮泥、直径相同的铜丝、铝丝和铁丝各一根、托盘天平. 学生用:托盘天平.体积为10厘米3的长方体(铁块、铅块、木块各一块).体积为5厘米3的长方体木块,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质量?质量有哪几个单位?用什么仪器测定物体的质量? 2.怎样用刻度尺测定长方体的体积?指出两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 3.单位换算: 1千克=?克;1米3=?厘米3 (二)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 提问:1.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然而,利用物质特有的颜色、气味和软硬等特性,来区别物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有些物质,它们的颜色、软硬非常相近,无法直接用人体的感觉器官来发现它们有何不同.要将这些物质分辨出来,就需要知道物质所具有的其它特性.下面我们将研究物质的一种特性,即密度. 板书:三、密度 (三)讲授新课 演示:1.把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放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看到它们的质量不相等.且铁块质量较大. 2.把盛有同体积水和酒精的烧杯,放到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质量也不相等.且水的质量较大. 3.把橡皮泥、木块放到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它们的质量相等,但体积不相等.木块体积较大. 小结:尽管铝块与铁块的颜色和软硬程度差不多,水与酒精颜色相同.但当它们的体积相同时,质量却不同.橡皮泥和木块的质量虽然相同,但体积却不同.可见,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等;而不同物质,质量相等,体积不同.这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下面通过分组实验,进一步研究物质的这种特性. 学生看书P81前面几行中〈实验〉内容. 教师说明: (1)增加实验内容.测小长方体木块的质量、体积.并计算1厘米3的质量. (2)不填写“密度”一栏。 出示实验数据记录本.(小黑板)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P81的表格中.教师巡迴检查、指导. 学生实验完毕,请一两位同学将实验数据填入小黑板的表内. (四)学生讨论 (1)从前三次实验所得的数据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从后两次实验所得的数据中,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得出:(1)不同物质(铁、铝、木块),体积相同、质量不同.当然1厘米3(也称单位体积)的质量就不同.(2)同一种物质(如大、小木块),体积不伺时,质量就不同.但1厘米3的质量却相同.实验使我们更加形象具体地认识了物质的这一特性.物质的这一特性,在物理学里用密度表示. 板书:1.密度. 板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这里的单位体积是指1米3,1分米3、1厘米3,都叫单位体积. 练习;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计算出铁的密度,铝的密度和木材的密度.(每计算出一种物质的密度,要追问它的意义.)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提问:已知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怎么计算出密度?(学生回答) 板书:2.密度公式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公式可写成 板书:3.密度的单位 问:若质量单位是千克,体积单位是米3,密度单位是什么?质量单位是克,体积单位是厘米3.密度单位又是什么?(学生回答) 板书:密度单位:千克/米3;克/厘米3. 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克每立方厘米。 意思:每立方米多少千克;每立方厘米多少克. 如:ρ铜=8.9×103千克/米3. 意思是每立方米铜的质量是8.9×103千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