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韩愈《祭十二郎文》教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07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五、诵读、积累
    在诵读中积累
    重点实词
    衔(含着)哀致(表达)诚 掇汝而就(就职上任)
    汝不果(成为事实、实现) 不克(能够)蒙其泽
    吊(抚慰)之孤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恨)
    活用
    成家以致汝(使动,使家成,使汝来)
    业其家(业,名词用如动词,继承……的事业)
    长吾女及汝女(养育,使……成长,可视为使动)
    重要虚词
    其:
    其能久存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表选择的连词)
    其无知,悲不几时(表假设的连词)
    乎:(助词,表疑问或反问语气,反问语气见“其”的例句)
    矣:其信然矣(判断语气,语气较重)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
    2.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诵读、赏析
    (一)诵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二、三段),讨论。
    1.祭文之初,作者为什么要详叙幼时及成年后与十二郎聚散离合的往事?
    叙事是抒情的基础。往事历历在目,忆之深乃因情之切,于叙事中,亦可见作者真情。
    2.在这两段的叙述之中,你以为最动人的细节是何处?
    允许自由答问。
    (二)诵读课文第二部分(第四至第九段),体会行文中的曲折变化。
    1.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写十二郎之死。为什么文中还要回叙自己头一年给十二郎的信,以及自己身体衰病、子孙辈幼小等事?
    这些事都与文章主旨(吊十二郎之死)密切相关,穿插其中,又形成行文的曲折。第4段写自己的未老先衰之象,意在为下文蓄势,也就是用自己之将死而竟不死,反衬出十二郎之不应死而竟死的尤其可哀。“少者殁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这不合情理,故更让人难以接受。第6、7段又言己之衰、子孙之弱,不仅写出十二郎辞世后家境的凄凉,也更突现了作者因十二郎之死而生的极度悲伤、痛不欲生之情。)
    2.十二郎之死,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还要反反复复的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第8.9段),甚至对死讯本身,也疑其非真而梦?反复诵读第5段,体会“邪”“乎”“也”“矣”等虚词在传情达意中的作用。
    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疑死讯非真而梦,均反映对十二郎忆念之深。第5段中,写自己惊闻噩耗后由信而疑,又由疑返信的恍惚心态,突出了侄儿之死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五雷轰顶般的剧烈震荡,以及确信死讯后五内俱焚般的巨大悲恸。这一段中,先连用三个“邪”字,紧接着是三个“乎”字,三个“也”字和五个“矣”字,这样连接不断的使用语气词,恰如古人所评:“句句用助辞”而“反复出没”,“如怒涛惊湍,变化不测”,既增强了节奏感,也使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更能打动人心。
    (三)诵读课文第三部分的第十一自然段,分析这个段落的语言特色及所表达的情感。
    在这一段中,从开头至“‘彼苍者天’,‘曷其有极”’一句止,声调急促,一气贯注,一句紧接一句,一字紧接一字,中间无法断开,简直就是顿足捶胸,呼天抢地,悲痛之情发展到最高点。而后的“自今以往”至段末诸句,是一段虽然悲切但却较为平静的倾诉,这样张弛交替、徐疾错落的情感变化,是完全与生活真实吻合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