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作者所说的苏州园林已经消失了,是指我们的心灵已远离了园林所代表的那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追求。园林本身并没有消失。 B. 作者想给铁道部长写一封信,不是要反对火车提速,而是觉得“慢”的乐趣消失了,这使人感到遗憾和惆怅。 C.人们往往将文化工具和文化手段当作了文化目标,因此文化共时性被忽略了,文化关系发生了错位。 D.大众传媒传播的文化,文化的内核被遮蔽了,文化的层次被混淆了,文化的工具被放大了,它对文化传播谈不上贡献。 E.经济快速发展之下,充满警觉的文化提醒我们,不能仅仅把文化当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元素。 13.下列不属于颠倒经济与文化关系的一项是( )(3分) A.苏州园林成了热闹的旅游景点。 B.现在很多地方大打“名人故里”争夺战。 C.一些地方以经济价值即盈利多少作为申报评审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尺度。 D.各地方政府加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投入。 14.从文章看,作者通过苏州园林和火车的两个例子想说明什么?(4分) 15.联系全文,说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文化的浅表化、庸俗化和娱乐化,我们应该怎么做?(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4小题,共17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胡策划 智慧策划中心的牌子在老街一经挂出,就遭到了老街人的嘲笑。开店的老板姓胡,门面不大,一张桌子,七八把椅子,三柜子书,一台电脑。墙上贴着策划服务项目表,小到起名取字,大到升官发财,价格都是面议。 开绸缎铺的老王品着茶,问,你这生意,能中?胡策划很自信,我这生意也不敢天天有,半月不开张,开张吃半月。老王说,你这是逮点啊。咱老街可不能做坑人的买卖。胡策划笑了,说,策划这活可是要智慧要知识的。老王摆摆手,得得得,对了,如果我添个孙子,你给策划个名字看看。胡策划捏着指头算算,又在电脑上敲打了一通,说,你孙子最好叫王子。“噗”……老王把嘴里的茶水给喷了出来,就这?这就是你的策划?哈哈哈……老王走在街上还止不住笑,见到杜老板,他说,就那策划我都会,杜老板,你要是有了孙子,就叫肚子,呵呵。 胡策划的第一笔生意还真是老王的儿子王毛毛找上门的。王毛毛在老街办了个广告公司,在繁华的西城区制作了20多个灯箱广告牌,可是一个多月了一个也没有租出去。没办法,他找到了胡策划。胡策划跟着王毛毛实地看了看灯箱广告的位置,说,没问题,一个月之内就可以全部租出去。胡策划先在甲银行门口的广告牌上张贴乙银行的业务宣传广告,甲银行发现后立即找到胡策划,出高价钱买下了这个灯箱广告的位置。胡策划又在乙银行门前如法炮制。局面很快就打开了,只有一家饭店门前的灯箱广告无人问津。胡策划也不急,对王毛毛说,你就做个公益广告,为大家导厕所。于是广告牌子上就被画上一只大手:不要随地大小便,厕所在此。箭头指向前方。游客看不明白就纷纷跑到饭店咨询,搞得饭店老板心里冒火,就把广告牌租下来换成了招牌菜名。王毛毛对胡策划佩服得五体投地,在狮子楼请胡策划吃水席。王毛毛的孩子生下来还真就起名叫王子。他说,孔子老子孟子都是圣人,咱王子没准将来也是一大圣人。 王毛毛没多久就到区里当了个科长。王毛毛那个科有些乱,七八个人谁也不是瓤茬,一个比一个有能耐,谁也不服谁。王毛毛又找到胡策划出主意。胡策划眼镜后面的小眼睛滴溜溜转,给王毛毛策划了上任第一枪。王毛毛上任后,不开会,不找人谈话,每天上班就在屋子里看书。一连几天,科里人开始还不在乎,渐渐地就觉得如临深渊,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上班也准时到岗。有人去汇报工作,留心观察了一下,王毛毛看的都是“四书五经”,书页上划着红道道蓝道道的,还有批注。有人来反映些“鸡毛蒜皮”,王毛毛就会说,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弄得反映情况的人一头雾水,互相吐吐舌头:咱科长,水深着哪。科里人的办事效率果然有所提高。 那天,王毛毛刚走出胡策划的店门,牛虻就进了胡策划的店。牛虻和王毛毛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竞争一个重要位置来找胡策划出主意的。胡策划说,我刚刚为王毛毛科长策划了几个方案,你牛虻的方案就是按兵不动,看王毛毛的动静,坐享其成。牛虻将信将疑,说,中,如果能成,我一定重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