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弥漫着旧时的气味。低矮的房屋前,放着几把藤椅,老人家们斜斜地躺在上面,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蒲团扇,或低声或高声地聊着些什么,时不时地看一眼老街上的行人,或熟悉,或陌生。街的外面是嘈杂的马路,街的深处却如此幽静。” “他左手拎着东西,右手牵着老伴的手,先下了一层,侧起身子,往门边站了点,垫起脚放下拎起的东西,双手扶起老伴,让她下了半层,再抬起脚,下了半层,看着老伴下完一层。动作很慢,但充分保障了老伴的安全,一点都不会让她受伤。下车后,车开了,从后窗,可以看见两位老人依然牵起对方的手,在车如流水的马路中,黄昏映照成为了他们的背景。” 当然,察细节,抒真情,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要敢于接受它是个“慢的艺术”,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引导学生、提醒学生。以下这样几点是务必要注意的。 一、 真诚地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生活的原汁美 真心处处有发现,发现时时有美文。文学来源于生活,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 有一位儿童作家这样描绘雨后的广场: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他喊:“妹,小心,滑!”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而他那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这段文字选自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我的孩子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它,那么投入,那么兴奋,那么爱不释手。如果不是一个真挚地热爱着生活的有心人,怎么可能将孩子的情感世界刻画得如此到位?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二、 善于捕捉瞬间 生活中,有许多细节就在一瞬间,油然而生的情感也在一瞬间。往往错过了这一瞬,再次去捕捉时便索然无味;抓住这一瞬,它也许会成为永恒。茅盾在《创作的准备》一书中写道: 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 今年高考的作文中,也不乏这样的独特之作。小作者在赶考的路上瞅见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他立刻被这三个字吸引了,一种粗犷渺远的豪情瞬间从胸中激荡而出。而高考的作文题恰恰就是“拒绝平庸”,他立刻将“风沙渡”带给自己的瞬间感悟倾泻在作文中。在他心中,虽然只是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家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