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答案 1、A (愀然qiǎo妻孥nú 坻石chí) 2、D (陨首、端详、褴褛或蓝缕) 3、B (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4、D (A从。。。为出发点不搭配B前一个问题否定,后一个问题肯定C残缺) 5、D 6、A 7、D(从整段文字看,谈了两大类陶瓷。第⑦⑤②句为一类,①⑥③④句为一类。然后再从顺序上考虑,就可得出答案。) 8、D(“反衬”错,应为衬托) 9、B (无心理描写) 10、C(“直接”错) 11、B(文中未提其父亲去世) 12、B(居:过了) 13、C(使动,使。。。为相;名词,相位/ 跟、和,介词;同意、答应,动词) 14、D 15、D 16、D(是忠孝不能顾全) 17、(1)描写天寒地冻,环境之恶劣。衬托唐军将士的英勇顽强。(环境特点,1分;衬托作用,2分。) (2)用与人相关的事物横笛和红旗指代(或借代、暗示、代表)行军的唐军将士。(2分)这样写的作用是:1.文笔简练,丰富了诗的内涵。(1分)2.生动形象,构成壮美的意境,刻画出人的精神面貌。A.从声音方面写人:旷野空山,遥闻笛声,写出横笛的高亢嘹亮;显示出唐军将士高昂的斗志。B.从色方面写人:白雪衬托红旗,鲜艳壮丽;显示出唐军将士昂扬的精神。C.从动态方面写人:“直上”显示出行动快速而坚定;显示出唐军将士,一往无前的气势。(任选一方面分析,大意相同即可,2分。) 18、(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2)舳舻千里,荆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19.①提醒:从旁指点,促使注重。说秋天和白露是生命的提醒,赋予秋天和白露以人的感情色彩,读起来很亲切温暖。 ②倜傥:风流潇洒。写出了苏轼在文明衰败年代的潇洒、豪迈。(共4分,每小题2分) 20.一方面,白露会给胡杨、枫叶和蒹葭留下鲜明的季节特征;另一方面,作者又用这些景物特征烘托出白露自身的时分特点,突出白露和秋天的密切关系。 (该题共4分,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各2分) 21.作者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正面阐述,八个字表达了一种美好的妙不可言的境界;其次,用陈子昂诗歌的高远境界作衬托:再次,和日本作品《枕草子》对比,突出这八个字的漂亮境界。(该题共6分,应回答3个方面,每个方面2分) 22.作者认为,苏轼面对个人的不幸境遇,面对宋朝的文明衰退(2分),乐观豁达,潇洒风流(2分),尽情享用无边秋色所以说苏轼不负清秋。 (该题共6分,每点2分,意思不全的,适当扣分) 23.(1)无论有无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经历,八成以上(或“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这门课程。 (2)不喜欢这门课程的大多无参与经历。(或:有参与经历者比无参与经历者更喜欢研究性学习课程。) 24.示例:背着小书包,正扶着残疾人过斑马线的学生。 一定要有自信——那种懂得欣赏自自己、相信自己能创造真善美的自信; (评分时注意句式大致相同,内容必须符合文意。) 古文翻译: 楚国有一个士人叫申鸣,在家奉养他的父亲,全楚国的人都知道他的孝行。楚王想请他做宰相,申鸣辞谢了。他的父亲说:“楚王想请你做宰相,你为什么不接受?”申鸣答道:“不做父亲的孝子,而要做王的忠臣,为什么?”他的父亲说:“造福于国家,在朝廷里有地位,你很愉快我也没有忧愁,所以我要你做宰相。”申鸣说:“好的。”于是就上朝去。楚王就请他做宰相。 过了三年,白公作乱,杀了司马子期,申鸣将去为楚王战死沙场,他的父亲阻止他,说:“丢开父亲,自己去牺牲,可以吗?”申鸣说:“听说做官的人,身体归人主所有,而俸禄送给双亲,现在既然抛开人子的身份而去侍奉人主,难道不应该为他牺牲吗?”于是就辞别双亲而去,并用兵去包围白公。 白公对石乞说:“申鸣这个人是天下的勇士,现在用兵包围我,我应该怎样办才好?”石乞说:“申鸣是天下的孝子,用武力来劫持他的父亲,申鸣听到了这消息一定要来。”白公说:“好的。”就立刻用兵去劫持他的父亲,并告诉申鸣说:“你同意我,我同你分楚国;你不答应我,你的父亲就要被杀。”申鸣流下眼泪说:“当初我是父亲的孝子,现在是人主的忠臣;我听说,吃那个人的饭要为那个人而牺牲,接受俸禄,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做,现在我不可能做我父亲的孝子了,还能不做国君的忠臣吗?”拿起鼓槌来击鼓,杀掉白公,他的父亲也被杀了。 楚王赏给他一百斤金,申鸣说:“吃人主的饭,又躲避人主的难,不是忠臣;为安定人主的政权,而杀了父亲,不是孝子;不可能同时兼备两种名分,不可能同时保全两种行为。如果这样活着,还有什么面目立于天下?”于是就自杀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