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2分) (一) 曾子(1)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2)不习乎?”(1.4)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17) 司马牛(3)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2.4)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传不习:传,chuán,旧注曰: “受之于师谓之传。”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3)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魋的弟弟。桓魋在宋国“犯上作乱”,遭到宋国当权者的打击,全家被迫出逃。司马牛逃到鲁国,拜孔子为师,并声称桓魋不是他的哥哥。 10.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论语》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 B.曾子认为,作为君子每天应该反省自己是否尽力为他人谋事,对朋友是否诚实守信,是否温习名家著作。 C.孔子认为,见到贤者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不足。 D.孔子对心怀“”忧“惧”的司马牛说,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没有什么可以忧愁和恐惧的,就可以成为一个君子。 11.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选段中强调的个人修养是“自省”,你认为这种方法对于放眼世界现代人有何启迪?(3分) (二) (万章)曰:“敢问荐之①于天,而天受之;暴②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孟子)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候进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③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节选自《孟子万章上》) 【注释】①之:指尧推荐舜这件事。 ②暴:公开介绍。 ③而:如果。 12.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章对尧推荐舜、舜终得天下这件事此内存疑问,于是向孟子请教。 B.孟子认为,君王是没有那样大的权力把天下授予他人的,即便你伟大如尧。 C.孟子认为,尧的儿子没有得到天下,是因为他仇视百姓招来的恶果。 D.孟子认为舜最后得到天下,是因为他辅佐尧二十八年,成绩斐然,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 13.孟子引用《太誓》里所说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阐明的是什么道理?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四、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11分) 14.子曰:“ ,非道弘人。”(《论语》)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论语》) 16.子曰:“无欲速,不见小利。 , 。”(《论语》) 17.民为贵, ,君为轻。(《孟子》) 1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孟子》) 1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 , , 自矜者不长。(《有无相生》) 20.合抱之木, 。九层之台, (《有无相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