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酸雨工业化水平不是很高,酸雨的危害以二氧化硫为主,分布南重北轻,南方降雨量大对酸雨的稀释能力强,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造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有:①自然界有色金属矿物中硫化物很多,长江流域储量大冶金发达,二氧化硫排放量大。②北方多风少雨空气中悬浮颗粒含量大,土壤颗粒带有碱性中和雨水酸性从而降低了酸雨的危害。 减少酸雨的产生主要是要减少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对付酸雨应采取的措施有:禁止使用含硫含灰高的煤炭,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安装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发展公共交通(减少车辆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支持废物回收再生利用。同时北方治理过程中要注意统筹兼顾不能一味降低悬浮颗粒物含量。当然,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酸雨的治理要随着情况的改变不断调整。 臭氧空洞 在近几十年的现代化生活中,人们广泛地使用起一些消费品,其中含有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叫氟氯烃。比如空调、冰箱的制冷剂氟里昂,摩丝、 空气清新剂中的喷雾剂,或者在消费品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氯氟烃,比如泡沫塑料的发泡剂。氯氟烃的化学性质稳定,在低层大气中很难分解,经过几年或几十年穿过大气层进入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分解成游离氯原子。每个氯原子在失活之前要消耗掉上万个氧分子,使高空臭氧的数量急剧减少,出现“空洞”。 臭氧数量的减少会大大增加紫外线射到地球上的比例,使皮肤癌、白内障的发病率上升。同时,对农作物幼苗的生长极为不利。目前人类尚未找到已破坏了的臭氧层的补救措施,但人们正在积极行动起来限制对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物质的生产。人类正在通过停止使用和开发无氟冰箱来保护臭氧层。我国政府加入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蒙特利尔议定书》,并制订了《中国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承诺从2010年起,将全面停止使用氟里昂。 请同学思考:为什么氟氯烃对环境有如此大的危害,但其在生活中的退出要花费如此漫长的时间,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