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 1.2009年6月14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我国设立"文化遗产日"( ) A.是为了扬中华民族之名 B.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C.有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D.能够展示世界文化的魅力 答案 C 解析 设立"文化遗产日"重在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 2.对文化遗产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④各国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遗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②指的是民族节日,④观点错误。 3.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文艺工作者表演的大型文艺节目《草原赞歌》,为人们展示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族文化。这表明( ) 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C.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D.文化的创新主要靠文艺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独具特色的蒙古族文化"体现C项。A、B不能体现,D观点错误。 4.历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基本上都遵循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理念,力争将最耀眼的本土文化呈现给世人。这体现了( ) A.文化可以分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两部分 B.民族文化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C.民族文化都值得发扬光大 D.正是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才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答案 D 解析 A、C观点错误,B不能体现。材料强调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5.以"2009中国文化在美国"为主题的春节庆祝活动从1月20日持续到2月2日,其启动仪式是在华人集中的唐人街点亮中国灯笼。美国人都学着用不熟练的中文说声"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美国各界争拿春节"说事"。中国主题在美国渐成时尚的事例从一个侧面说明( ) 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中国的春节已为全世界所接受和共享 D.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答案 D 解析 春节是中国的民族节日,在外国也有一定的影响,这反映出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B不能体现,C说法不符合实际。 6.2008年3月24日,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在希腊雅典的古奥林匹克遗址内点燃,在完成希腊境内的传递后飞抵北京,展开了2008奥运会火炬传递的"和谐之旅",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到世界,同时北京奥运会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也会遍布全球,向更多亲历火炬传递的人们展现中国发展中"和谐"、"共生"的理想。这说明( ) A.各国的民族文化在内容与形式上已趋于一致 B.举办奥运会是中国文化发展与传播的重要途径 C.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D.世界各民族文化都可在实践中实现融合与发展 答案 C 解析 A、D观点错误,B有道理,但不如C更恰当。材料强调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要注意从四个角度切入: (1)原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现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3)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4)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2.注意落实几个规律性观点。 (1)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不是由某一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从哲学生活角度看,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反对排斥其他民族文化或者盲目崇拜其他民族文化的错误倾向。 (4)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更多2015年高考备考资料、2015年高考动态、高考改革信息,请关注高考网(http://gaokao.koolear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