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此,有人认为: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就是创造出全新的事物。请你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这种观点进行评析。 【针对训练参考答案】 1.B 2.A 3.A 4.A 5.A 6.C 7.C 8.C 9.D 10.C 11.D 12.D 13.A 14.B 15.B 16.B 17.D 18.D 19.A 20.A 21、答:这个观点错误。(1)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新离不开辩证法的革命的批判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使得我们敢于突破旧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敢于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 (2)但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在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因此,只有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而不立足实践,实现实践创新,也不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2.⑴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⑵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没有否定就没有质变,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因此,我们青年要真正成为共产主义的新的一代人,就必须和过去旧东西实行彻底决裂。⑶否定又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和旧事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无产阶级的文化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拒绝学习和吸取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在理论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因此,我们青年只有在实践中不倦地学习古今中外一切有用的知识,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真正成为共产主义者。 23.答案:①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眼又保留,实质是“扬弃”。(2分)理论创新不是简单地否定过去的认识,而是克服过去认识(理论)中不合理的消极因素,保留过去认识(理论)中的合理的积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2分)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或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正确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或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或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2分)在实践基础上突破既有的认识,实现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才能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2分)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取得成功,不仅要有理论的创新,还必须在理论指导下推动实践的创新。(2分)还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因此,上述说法是不全面。(2分。学生从其他角度回答问题,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4.⑴中小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肩负着历史的重担,但通过调查却发现现阶段我国的中小学生创造力严重缺失,为此要加强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因为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有关。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没有创新我们就失去了追求真知的可能,我们就不能在变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时代的引擎和动力。 ⑵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中小学生要学会在现存的过时产品基础上,保留其积极合理的因素,克服其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争取有新的发明和创造。②树立创新意识,做到学习书本知识和参加实践创新相结合。中小学生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重视发明创造,对生活中的小发明、小创造要勇于尝试反复试验,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⑶要具有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中小学生要立足现实,尊重规律,有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25.答案:(1)联系观的多样性告诉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注重客观条件。可见,促进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还必须引进、吸收、借鉴世界一切先进的科技成果,为我所用。(2分)(如运用“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或内因,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或外因”作答,亦可酌情给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