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只鹰选择了重生,那么它必须艰难的飞到山崖顶端,在那里筑巢。然后,它要忍着饥饿和疼痛,在岩石上日复一日的敲打它的喙,直到脱落。等到新的喙长出来,老鹰必须更为决绝的用新喙将磨钝的爪子一个个拔出,直到长出新的、锋利的爪子。在这两件工作完成后,老鹰还要把那些粗壮而沉重的羽毛从翅膀上一根根拔掉,好让新的羽毛长出来。当这150天痛苦的历程过去,老鹰可以重又获得30年的新生,再次翱翔在天空。 谈一谈:看了《鹰的重生》,你有什么感受?鹰的重生是在彻底否定自己的过去吗?重生的鹰与旧鹰有什么不同?(说明: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并非彻底的否定;没有新喙长出,没有新爪子长出,那些粗壮而沉重的羽毛不拔掉,没有长出新的羽毛,就没有鹰的重生,就没有发展,可见,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并非肯定一切) 说一说: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辩证否定) 复习:发展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P64 2、自主探究二 说一说:材料——教材P75,有人认为,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据或毁灭,是借助外力作用实现事物的变化。如果我把虫子踩死,就是否定了虫子;大风摧折了庄稼,就是风否定了庄稼。把否定理解为外力的作用的结果,是种什么否定观? (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通过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比较,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否定观,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和方法。) 比一比: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辨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 外力的否定,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是主观任意的否定。 否定同发展与联系的关系:辩证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消灭,是发展的中断;否定是自我发展的中断,是联系的中断。 否定与肯定的关系: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3、自主探究三 材料一: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人们一直深信不疑。但在2006年8月24日,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却被“开除”了出太阳系行星行列。 材料二:1589年,年轻的伽利略做了轰动一时的自由落体实验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在一千多年前宣布的“不同重量物体落地速度不同”的理论。 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材料一启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材料二启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重要——爱因斯坦)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按照教科书的说法,实验的结果是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 “越重的物体下落越快”的教条。伽利略为什么能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教条。这说明,我们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但又不能迷信书本和权威,要树立创新意识。 材料拓展:袁隆平对传统遗传学的认为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质疑,用实践证明这一观点的错误; ●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自主探究四 材料:德国化学家维勒一次实验偶然发现用无机物氰酸和氨制造出了尿素,而尿素是有机化合物。维勒很兴奋地把这一消息写信告诉了老师柏济力阿斯。维勒的老师柏济力阿斯也就是“有机化学”这一概念的提出者,他认为有机物是生命过程的产物,所以有机物只能在细胞中受到一种奇妙的“生命力”的作用才能产生。维勒的发现显然是对“生命力论”的沉重打击。它证明了,不依赖神秘的“生命力”,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制成有机化合物。但是老师柏济力阿斯尽管柏济力阿斯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习惯于固定的见解,常常会导致错误。由于“生命力论”这一固定的见解的影响,导致这位化学权威犯了不小的错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