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一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人民的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公民应当自觉纳税;二是权利和义务是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国家各种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做物质保证。在社会生活中,每个公民都享受着国家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因而必须承担义务。任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的公民,都应当自觉依法纳税。 [师]分析得很好。现实生活中,能够自觉纳税的公民很多,像教材中提到的某著名影视作家,多年来一直积极主动纳税,并带动他人纳税。有一年,由于不知道税务所的地址,曾连续找了四次,最终完成了纳税义务。请大家思考,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 [生]这位作家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多年能够自觉纳税,这说明他具有极强的纳税人意识,并把纳税引为自豪,体现了他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说明他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师]第三,强调树立"纳税人"意识不仅仅是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同时还要行使纳税人的权利,这又是为什么?(让学生阅读教材P30第2自然段) [生]这是因为: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但税收的征收和使用,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具体的责任人来操作完成的,他们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纳税人的利益。因此,公民在依法纳税的同时,还应以纳税人的高度责任感,关注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以便于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师]那么,中学生在学校读书,与纳税似乎无关,该不该树立"纳税人"意识? (学生讨论,发言) [生]中学生与纳税无关,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我看过了本课后面的《阅读与思考》,我也明白了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中学生作为自行车的使用人,应该纳一种车船使用税。 [生]中学生虽然与多种税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如果家人从事了应税活动和取得了应税收入,中学生有责任督促他们自觉纳税。这也说明应具有"纳税人"意识。 [生]还有,中学生作为普通的公民,享受着国家财政提供的社会服务,国家税收的多少同中学生也息息相关。所以也应该树立"纳税人"意识。 [生]既然中学生与多种税收没有直接的关系,一心读好自己的书就可以了。将来成了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再树立"纳税人"意识。 [师](评价总结):在我国现有税法规定中,尽管不一定每个公民(包括中学生)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人人都应具有"纳税人"意识。有三位认识到了这一点,这也是我要强调的最后一个方面。第四位同学的观点有些偏颇,针对我国公民纳税意识差的现象,我国政府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比如:1997年我国已规定把税法知识写入中小学教科书中,将税法教育纳入公民的基本教育,从而让这些"潜在的纳税人"在走向社会之前便能树立起一种强烈的纳税意识,一旦成为法律规定的纳税人,就能够自觉履行纳税人的义务,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通过学习,张双该不该缴税的谜底不知大家揭开了没有?如果该交,该缴何种税? [生](争着回答):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中学生应当成为国家税收制度的自觉维护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