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通常又叫教学设计,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为了帮助各位学生掌握教材重点,更好地高效率的进行学习,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各科知识点教案,让同学们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学习。以下是《高一政治教案: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政治教案: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纳税人的基本含义和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了解我国的主要税种,理解"纳税人"意识的有关知识。 能力方面:通过我国现阶段的几个主要税种的比较,提高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通过让学生对周围人群"纳税意识"情况的调查,培养学生根据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及调查研究的能力;通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树立"纳税人"意识、做一个合格的纳税者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角色扮演能力,因为这是目前高考题特别注重考查的能力。 觉悟方面:通过本课、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纳税是爱国行为。同时使学生懂得纳税人既要有自觉纳税的意识,也要有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关心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使学生认识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教学重点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学难点 纳税人的含义。 ●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对本节内容比较生疏,加之我国公民"纳税人"意识较差,故本节主要采用以讲授为主、学生阅读为辅的方法,并结合实例,分析、归纳、对比。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各是什么? [生]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在经济生活中,税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还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和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师]概括而言,税收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命运。因为在其"两端",一端是税收结果,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和社会发展,它要利国利民;一端是税收的来源,同样有一个利国利民的问题。这样税收便需要与另一个神圣的东西--"法"连在一起,要保证税收,就需要由税务部门的严格依法征收和纳税人的依法自觉缴纳来共同完成。本节内容集中分析后一个方面,即纳税人的缴纳活动方面的内容。 [新课教学] 三、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板书) 请看材料(多媒体显示): 重庆合川市一位三年级小学生张双年仅九岁,该生年龄虽小,却在"合川市城建成就杯电视歌手大赛"上获二等奖,得到奖金1234元。试问:张双是否应该纳税? 有的学生说应纳税,有的说不应纳税;有的甚至提到应纳个人所得税;有的同学充满疑惑地说:彩民中奖应纳税,但不知获奖该不该纳税?还有同学说:他们的父母工资满800元,超过部分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中奖、获奖属于意外所得,当然应当纳税。(意见很多,说法很多) [师](总结引导):看来,同学们的意见很多,看法各异。那么,张双到底该不该纳税?如果该纳,应该纳何种税呢?随着我们的学习,去共同揭开这个谜底吧! 首先看,谁应该纳税,也就是纳税人问题。 1.纳税人的含义(板书) (学生齐读)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教师板书) [师](分析):(1)从字面上看,纳税人是指纳税的人。但我们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知道,纳税者除了有个人,还有公司和企业。这样看来,这儿的"人"应当既指自然人,也指法人,即纳税人作为缴纳税款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企业,只要负有直接的纳税义务。 (2)那么,到底哪些人和单位直接负有纳税义务呢?这不是由税务机关或者其他什么机关、个人所能规定的,而是由税法规定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如:公民在集贸市场上购买农民出售自产的青菜,我国税法规定:此类交易,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农业税,也不征收所得税。可见,买卖双方也不应成为纳税人。 (3)纳税人是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实体,而非间接进行纳税的人。如:生产烟酒的厂家要缴纳消费税,但这部分税款通过烟酒的价格转嫁给消费者承担。消费者实际上是消费税的承担者,但烟厂、酒厂是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主体。所以,纳税人应当是厂家而不是消费者。 把握了以上三个方面,也就很好地把握了纳税人的含义。那么,现在就根据上面的分析,判断"全体公民都是纳税人",对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