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汇集整理《高一语文:文学作品阅读的基本要求及应对策略(4)》 四、关于小说阅读及戏剧阅读 上面主要就散文的鉴赏及答题作了浅显的分析,如果考查到小说阅读及戏剧阅读,其考查的要点肯定会作出相应变化,如小说阅读的考查会侧重于情节及人物分析,同时兼有语言及技巧;戏剧阅读会侧重于戏剧冲突,台词等,本文谈及的教学复习应试等策略亦应适应于此。 五、附练习 (一)阅读散文,完成文后习题。 琼岛虚舟 读书是件苦事还是乐事? 古时候,学而优则仕了的人,常会想到当年悬梁刺股的寒窗之苦,就像《西厢记》里说的,“投至得云路鹏程几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 当了官,特别是丢官之后再读书,那心境便不同了。 明代思想家李贽弃官寄居麻城龙湖后,写《读书乐引》说“故终老龙湖,幸免俯仰逼迫之苦,而又得以一意读书”。 明人何良俊也把峨冠博带视为牵曳性情的桎梏。身在金陵翰林院供职,心里却想着如何去吴中(苏州)读书自娱--“何日得返吴中、置一小艇……图书满中,蓬窗四启,往来于三泖百渎间耶?”(《题书画铭心录后》) 泛舟水上,蓬窗四启,一边读书,一边赏景,也是一幅“读书乐”的景象。 今年8月初到辽阳作客,得便登千山游龙泉寺,凑巧又看到了“蓬窗四启”四个字,那是在关东才子王尔烈书房的一幅对联上-- 室狭如舟蓬窗四启峰围岸 山深似岛松声一派海生潮 从《王尔烈年谱》得知,乾隆42年,“官任京都翰林院编修、《四库全书馆》《三通馆》纂修官”的王尔烈,由京都返回故乡辽阳,游千山逗留龙泉寺读书。今天的龙泉寺还保留着当年的王尔烈书房,进得寺院山门的一面照壁上,还题写着王尔烈的一首记游诗,诗的末句:“来游总向西窗宿,琼岛虚舟惬梦魂。” 明明是在山上一所寺庙禅房读书,他偏偏在想象中将自己置身于“蓬窗四启”的“虚舟”之中,游罢千山归来,我一直不能释怀的就是那幅对联和那两句诗。两百年前照亮王尔烈千山书房的那盏“西窗孤灯”,仿佛也一明一灭地在我心头闪动,让我设想着体验古人那乐山乐水、仁智合一的精神世界,和那种像坐禅洗心一样宁静致远的读书境界。 我们好说读书是“充电”,即补充新鲜的学问,调整知识的结构,以利自身事业的发展。现在想说读书还是“洗尘”,即洗涤心胸的俗尘,安顿疲惫的灵魂,以利自身精神的升华。 去年10月观赏珠海艺术节期间,珠海文化局的同志安排游览圆明新园。这是以圆明园建筑原稿按1:1比例建造的仿古园林。步入方壶胜境,忽见一座悬有“虚舟”匾额的配殿,两侧挂着“几许崇性托远迹,无边情况惬幽襟”的楹联。夹在摩肩接踵的游人之中,我不由得又想起了王尔烈的“琼岛虚舟惬梦魂”的诗句。 (原载1998年5月21日《光明日报》作者:童道明) 1、根据作者的叙述,李贽和何良俊两人在思想、情趣方面都有相同之处。试概述。 答:两人思想的相同之处是 ,情趣上相同之处是 。(各不超过8个字)。 2、根据文中叙述,推断王尔烈所谓“琼岛虚舟”的比喻意义。 答:“琼岛”喻指 ,“虚舟”喻指 。(各不超过4个字) 3、①、作者说,王尔烈书房那盏“西窗孤灯”“仿佛也一明一灭地在我心头闪动”,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 。(不超过25个字) ②、“游罢千山归来”,作者对“读书”有什么新的认识? 答: 。(不超过15个字) 4、对文章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用问句开头统领全文,虽没有明确答问,但在说古道今中已含蓄作答。 B、从明代李贽、何良俊说到清人王尔烈,是递进关系,三人的读书境界一个比一个高。 C、文章说古道今,气韵流畅,文人雅趣信手拈来,读来真使人领略到一种“读书之乐”。 D、作者由何良俊说到清人王尔烈,其间由“蓬窗四启”四字连贯,真是丝丝入扣。 E、作者在结尾处又想到王尔烈的诗句,这委婉地表达了对摩肩接踵的旅游生活的厌倦。 【参考答案】 1、厌倦官场生活 向往读书之乐。 2、千山 书房 3、①王尔烈西窗自读使我体验到古人读书的境界和乐趣。 ②读书能洗涤俗尘净化灵魂升华精神。 4、B、 E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