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赵佶《燕山亭·北行见杏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4-07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赵佶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①
    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①此词为宋徽宗赵佶于1127年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时在途中所写。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③蕊珠宫女:指仙女。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上片前三句是对一朵朵杏花的形态、色泽的形象描写。花瓣好似一叠叠洁白的缣绸,匀称地晕染上浅淡的胭脂。
    B. “新样”三句,将杏花比为装束入时而匀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颜光艳,散发出香味,胜过蕊珠宫女。
    C. “易得凋零”句,写杏花虽美却柔弱,易受风雨摧残过早凋零,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对杏花的深切同情和惜春之感。
    D. 院落凄凉冷寂,由此想到国土沦丧,又有多少这样的庭院,人去楼空,徒留花开花落,诗人即景生情,悲从中来。
    E. “愁苦”为全词诗眼,一语双关,由上片过渡到下片,将景物和人事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无穷离恨。
    15. 下片抒写离恨哀情,一波三折,哀婉欲绝,请结合词句分析。
    答案:
    14. CD 
    15. ①下片词且问且叹,抒发了一位亡国之君的万般感慨、离恨重重,一波三折,哀婉欲绝。②因见双燕穿花,想凭寄重重离恨,燕子却不会人语,忧愁无所寄托。③天遥地远,望不见故宫,昔日帝王今日却成被押解的囚徒,令人更愁。④只有梦里思量,梦却空虚无据,愁上加愁。⑤近来连梦都不做,江山渐远,前途堪忧,哀怨凄绝。
    解析
    1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前四个选项军考核诗歌的内容,E项考核结构,其中C项,“惜春之感”错,词人是借写杏花的命运而感花伤己,感叹自己的命运。D项,“由此想到国土沦丧”错,词中没有此意。
    1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情感的题目,要求回答“一波三折,哀婉欲绝”,注意抓住诗人借以抒发情感的缘由即可,主要抓住“见双燕穿花”“望不见故宫”“只有梦里思量”“连梦都不做”等事件分析“一位亡国之君的万般感慨、离恨重重”。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是宋徽宗赵佶于1127年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时途中所写,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惨写照。全词通过写杏花的凋零,借以哀伤自己悲苦无告、横遭摧残的命运。
    词意
    剪裁好白色的丝绸,轻轻叠成数层,又将淡淡的胭脂均匀的涂抹,时髦的漂亮衣服,艳丽的色彩融入四溢的清香,简直羞杀了天上的蕊珠宫的仙女。红颜易凋零,更何况,经历了多少无情的风雨 ,面对愁苦的情景,扣问凄凉的院落,还要经受几番春暮。
    谁帮我寄去重重的离愁,这双飞的燕子哪里懂得人间的苦痛。天遥地远,万水千山阻隔,哪里知道故园今在何处?只有在梦中有时曾去。就连梦也难做成,因我痛苦的彻夜难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