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汉书·于定国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4-29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汉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
    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日:“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筮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当在是乎?”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大雨,岁孰。郡中以此大敬重于公。
    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封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节选自《汉书•卷七十一•于定国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狱       狱:案件。
    B.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       文法:法令条文。
    C.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丁壮:年轻男子。
    D.其后,姑自经死               自经:上吊。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至定国为丞相             ②今不速往,恐为他人所先  
    B.①其父于公为县狱吏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①郡中为之生立祠           ②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    
    D.①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   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定国的父亲曾做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
    B.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婆特别恭谨。《窦娥冤》中窦娥有一句唱词:“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其中“孝妇”说的就是她。
    C.东海孝妇的婆婆可怜她,不忍心长久地拖累她,上吊身亡。后来,她婆婆的邻居家有个女孩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她的婆婆。”官府逮捕了孝妇。
    D.文中的“于公”在孝妇“屈打成招”后,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几十年并以孝闻名,这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婆,可是多次争辩也未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当在是乎?
    (2)我治狱,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封者。
    答案:
    二、4.C(丁壮:年轻人,此处指孝妇。) 
    5.D(均为介词,“在”。A①句中作动词,“做、担任”;②句中作介词,表被动关系,“被”。B.①句中作人称代词,“他的”;②句中作语气助词“大概”。C.①句中作代词,“他”,代于公;②句中作代词,代孝妇案件。)
    6.C(非邻居女孩告状,而是婆婆的女儿告状)
    7. (1)孝妇不应判死罪,前任太守强行杀死了她(断绝案件),灾祸的原因应当就在这里吧?
    (2)我判决案件,从未有过冤案,我的后代一定有受封赏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