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陈忠实:原上曾经有白鹿,人间从此无忠实 西安向东,白鹿原上,白、鹿两家的纠葛在这里开始,史诗巨作《白鹿原》徐徐展开,为我们打开这一长卷的作家,却已离去。 2016年4月29日,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在西安逝世。 来自黄土地的作家 原,走陕西人对黄土高地的称呼;白鹿原,是陈忠实的故乡。 陈忠实出生在白鹿原下—座普通的农家小院中,他的大半生都在白鹿原上度过。从读小学到当民办教师、在公社工作,又调至区文化局,他没离开过那片土地。 他曾说:“我的创作正得益于我在乡村工作的二十年。特别是我在公社工作的十年,那时我不是以一个作家的身份去体验生活,而是以公社干部的身份进行工作。” 在农村生活和工作的岁月里,陈忠实基本终止了自己爱好的写作,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乡村工作上。当时公社所辖的30多个自然村,他不知跑了多少回,有好几个村子一住就是大半年,甚至都能叫上各家人的名字。直至成为专业作家,他也是带着铺盖回到老家的乡村院落潜心创作。 评论家肖云儒说:“正是这些经历,让陈忠实对农村和农民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也构成了《白鹿原》创作的底色。” 白鹿原上的《白鹿原》 上世纪80年代,陈忠实调入陕西省作协,这一次他结束了自己的“上班族生活”,回到了这个农家小院。专业作家的身份,让陈忠实得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在查阅了大量地方县志和当地老人的回忆之后,陈忠实了解到,自己的家乡曾是陕西呼应中国革命最早的地区之一,这些燃起了他的创作热情。 《白鹿原》的创作,构思与准备两年,提笔写作四年,期间经历许多艰辛。孩子多,生活负担重,家里的老屋破败不堪却无钱修缮。陈忠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创作的,遇到下雨天,家里甚至找不到一块不漏雨的地方睡觉。后来,陈忠实就借住在亲戚家的小屋中,一张小桌,一个板凳,成为他笔下中国乡村历史风云变幻的发源之地。 对于《白鹿原》的写作,陈忠实说:“我在创作时必须把自己关在屋里,这里笔下的人物仿佛都在我的周围活动,要是屋子里进来一个人,那些人物都吓跑了,我也就写不出一个字了。” 陈忠实在农家小院一住就是10年,直到《白鹿原》出版,他才回到西安。 1992年,长篇小说《白鹿原》面世,这部50万字的小说展现了陕西关中农村的历史变迁。这些年来,《白鹿原》不仅获得了我国长篇小说最高奖——茅盾文学奖,还先后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话剧、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至今,这部小说总发行量已超过500万册。 陕西作家王蓬至今仍记得自己第一次读《白鹿原》的情形:“几乎每读一章,我都要站起来走动,在院子里乱转,以平息激动的心情。20世纪是中华民族最为动荡、不安和裂变的时期,作品通过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提炼与概括,形成了极强烈的思想冲击和穿透力。” “安静”的作家陈忠实 《白鹿原》问世以来,经过了许多次改编,几乎每次改编,都会在读者间点燃一次《白鹿原》小说热。但陈忠实却始终是一位“安静”的作家,他说:“对作家而言,作品最终要与读者完成交流;对我而言,获得最广泛的读者喜爱,是高于任何奖项的安慰。” 陈忠实是地道的西北汉子。他酷爱雪茄,热爱足球,对人生的感悟,会用最简单直观的语言来描述:“馍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锅盖。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所以馍就生了。”他就是以这种大智若愚的态度对待人生和写作。 对于自己不造话题,不惹纷争,陈忠实说:“在中国文坛上,许多作家都是这样的姿态,他们平凡朴素、淡泊达观,却始终不忘关注国家、关注民族命运,依然默默坚持着文学创作。” “他用作品写出这块热土骨子里的精神,他以人格凝聚着这方乡亲骨子里的性格。”评论家肖云儒说。 【相关链接】 ①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60周年,陕西人民出版社拟送陈忠实题字作为贺礼,委托我周旋,8000元润笔已放在他的案头上,他仍坚拒不受,毫无通融之意。有人说人品与钱无关。当人们普遍崇拜金钱的时候,金钱恰可证明一个人的德行品性。(《陈忠实传》责编、作家张孔明回忆陈忠实) ②接受《西安晚报》记者采访时,陈忠实坦言:“路遥只用了10年就攀上文学高峰,他刺激我写出了《白鹿原》。”“慢慢地,我开始对这个比我年轻好几岁的作家刮目相看。我多次对别人公开表示,我很敬佩这个青年人。当他的作品获得文学最高奖项时,我再也坐不住了,心想,这位和我朝夕相处的、活脱脱的年轻人,怎么一下子达到了这样的高度!我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无形压力。我下定决心要奋斗,要超越,于是才有了《白鹿原》。”(《西安晚报》)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在《白鹿原》的创作过程中,陈忠实经历了许多艰辛,这些经历,有的固然是一种磨难,但有的却使陈忠实能够安心创作。 B.陈忠实是地道的西北汉子,成名前后,始终没有改变关中农民朴实的本性,这在他淳朴的语言、简朴的生活、丰富的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得到了体现。 C.陈忠实出生在白鹿原,直至调至区文化局,从来没有离开过那片土地,所以小说《白鹿原》与陈忠实自身的经历有紧密的关联。 D.在农村生活和工作期间,陈忠实基本终止了写作,这段经历虽然有利于写作素材的积累,但繁忙的工作也耽误了他的文学创作。 5.请结合全文概括陈忠实文学创作取得成功的原因。 (4分) 6.本文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 (3分)A (B项,农民的朴实在丰富的兴趣爱好方面没有得到体现;C项,“与陈忠实自身的经历有紧密的关联”不够准确,与小说紧密关联的是他在农村的生活体验和素材积累,并不是他自身的经历;D项,“但繁忙的工作也耽误了他的文学创作”错误,对于创作来说,素材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5. (4分)①农村的生活体验和素材积累。 ②勇于面对挫折,不气馁,困境中坚持写作。 ③以大智若愚的态度对待人生和写作。(或平凡朴素、淡泊达观,始终不忘关注国家、关注民族命运,默默坚持) ④勇于向年青人学习,有奋斗、超越的决心。 (每点1分) 6.(5分) ①本文采用倒叙的写法,起笔陈忠实的去世,表达了作者对陈忠实的深切悼念之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倒叙”1分,“悼念之情”1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 ②使用小标题。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了解写作意图,从多个方面或多个角度展示传主陈忠实的精神品质,行文条理清楚,吸引读者。 (“小标题”1分,“多方面”、“多角度”、“条理清楚”共1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