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中国古代政治重心为何不随经济重心一道南移

http://www.newdu.com 2018-12-03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古代政治重心为何不随经济重心一道南移
    江西省赣州市第九中学 梁栋树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历来是高三历史复习中不能忽略的问题。但中国古代政治重心为何不呈现了同样的流动趋势,而是长期徘徊于北方呢?这显然已不是单纯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能解析的了。笔者就此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其大略结论有:
    一、北方的历史文化渊源因素。
    北方,尤其是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也是华夏族长期聚集的腹心地带,生产力发展水平高,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经夏、商、周以来数代经营,历来是政治中心所在地。中原作为政治重心的观念根深蒂固,已与中华文化融为一体,故有问鼎中原、逐鹿中原之说,得中原者得天时(政治上居优势),已成传统。
    二、北方的战略地位重要。
    建都北方,一方面出于巩固统治需要。北方地理位置优越,地势相对平坦,交通运输便利,也使统治者能够调集,出动兵马平叛、镇压人民反抗,形成据北方以制天下局面,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比如唐前期实行府兵制,府兵多集中于关内,却负担番上宿卫、镇戌和征战各种任务,高度机动;北宋建立禁军,实施更戌法,形成强干弱枝格局。另一方面,出于国防需要。中国古代统一的封建王朝面临的外部威胁主要来自北方游牧部落,政治中心在北方,有利于加强防务。比如明初迁都北京等。
    三、北方的特殊现实地位决定。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领导层大多起家北方,北方历来是其大本营、根据地,统治力量强大,政治稳定,这一背景往往直接影响到统治者对建都地点的选择。比如隋、唐、北宋等。
    四、北方经济的一再恢复。
    文明的毫不间断也为政治重心的存在提供必要的基础。一方面,北方社会经济屡遭战乱破坏,但从未彻底消灭,战乱之后,必须是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促使经济重新恢复,以巩固统治。比如三国、北朝、五代、明、清等时期北方经济的恢复。另一方面,中原文化具有不为战争重创,顽强发展的坚韧性。比如,在少数民族入据中原时期,华夏族体现出坚韧的念根心理,并未全部逃散,继承并把自身的文化发扬光大,侵入的落后势力反为其高度的文明感染同化,多次的民族融合使得中原文明充满勃勃生机,愈发强大。
    通过上述问题的探讨,学生们进而得出了两个结论:
    一、战乱、动荡与开发对经济的冲击与影响远比对政治、文化直接。
    二、中华文明、文化万古不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