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测试题 北京市八一中学 王小丽 一、选择题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1~3题。 1.区域是 ( ) 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 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 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 2.区域具备的特征有( )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②明确的边界 ③明确的区域特征 ④一定的政治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区域内部特征具有________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________性。( ) A.相对一致 差异 B.绝对一致 相对一致 C.差异 整体 D.地带 非地带性 答案:A C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概念和特征。第1题,B、C、D各项所列区域仅仅是区域的一种类型。第2题,有些区域的边界并不明确,有些区域的政治意义并不明显。第3题,区域内部的整体性(或相似性)是相对的,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4.下列关于我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南北方的界线是黄河 B.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 C.东北平原是松嫩平原的一部分 D.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 答案:B 解析:A项我国南北方界线应是秦岭—淮河一线;C项东北平原包括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D项应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是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区域发展方向也不同。据此完成5~7题。 5.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势高低 D.距海的远近 6.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而松嫩平原仅一年一熟,产生这种差 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气候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7.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长江三角洲的水稻土肥沃,而松嫩平原的黑土贫瘠 B.长江三角洲水热条件的组合要优于松嫩平原 C.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均为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相差无几 D.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而松嫩平原矿产资源贫乏 8.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耕地多为水田,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程度高 B.温带季风气候,优越的水热条件,农作物能够一年两熟至三熟 C.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广,淡水渔业较发达 D.长江三角洲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甜菜和棉花 答案:A A B C 解析:第5题,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地势、洋流和人类活动等。最主要的因素是太阳辐射,即不同纬度获得太阳辐射的差异。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纬度差异大。 第6题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和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其中气候条件是影响农作物的熟制、种类分布和产量的主要因素。 第7题水稻土和黑土均为肥沃的土壤;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虽然同属季风气候,但长江三角洲的水热条件较松嫩平原优越得多;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缺乏。 第8题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种植水稻,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等。长江三角洲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湖泊密布,渔业发达。 我国反映地理知识的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完成9~10题。 9.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 A.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西北地区 B.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C.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10.属于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 )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 ②河流众多 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 ⑤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③④ D.②⑤ 答案:C D 解析:①②③④⑤分别对应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雨季开始的早)、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华北平原(春旱、春季多大风)、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秦岭(水田、旱地景观分界)。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为我国南方地区,红壤,肥力差,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菜、甘蔗等,沪宁杭工业基地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1~12题。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11.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 )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12.对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 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重灌溉农业的发展 答案:D B 解析:第11题每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而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整体状况区别明显,故属于两个不同的区域。 第12题农业发展方向的确定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因地制宜的制定。 读下表,回答13~14题。 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
13.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14.下列有关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②地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④地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答案:C B 解析:第13题考查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由于这四个城市都位于北纬35°~40°之间,说明它们的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但这四市的冬、夏气温以及降水量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这主要是由它们的海陆位置不同导致的。 第14题①地降水少,③地位于华北地区,春汛并不明显;②③两地的年降水量都大于400毫米,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从干湿区上看属于半湿润区,以种植业为主。④地位于东西部的过渡地带,农作物以谷子、高梁为主。 15.不同历史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主要是因为 ( ) A.区域地理环境不断发展变化 B.区域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不断变化 C.各历史阶段统治者的政令不同 D.区域大小不同 答案:B 解析:区域自然环境是稳定的、少变的,区域地理环境之所以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人类产生不同的影响,是因为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所致。 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读图完成16~17题。 16.关于三枚邮票民居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内蒙古民居 ②陕北民居 ③云南民居 B.①云南民居 ②陕北民居 ③内蒙古民居 C.①陕北民居 ②云南民居 ③内蒙古民居 D.①陕北民居 ②内蒙古民居 ③云南民居 17.三民居特点反映了其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关于三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①—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B.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③—终年高温多雨 D.②—湿热的气候 答案:C D 解析:①为窑洞,陕北民居,陕北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7、8两月,降水季节变化大。②为西双版纳傣家竹楼,云南民居,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③为蒙古包,内蒙古民居,内蒙古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 下图是“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变化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从原始社会到现今,我国水稻种植区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技术改革 B.气候 C.市场 D.交通 19.导致现今新疆水稻种植面积比东北地区小的主要因素是 ( ) A.国家政策 B.地形 C.光热资源 D.水源 答案:A D 解析:第18题,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水稻种植区域的范围不断扩大。 第19题,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比东北地区短缺,造成水稻的种植面积比东北地区小。 20.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2010年12月28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天气,图中甲地区降温幅度不大。 材料二:近几十年来,甲、乙两地区工农业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1)甲地区位于乙地区的________方向。 (2)甲地区降温幅度不大,主要原因有哪些? (3)促使甲、乙两地农业发展变化的相同区位因素有哪些? (4)试说明甲、乙两地工业发展条件的差异。 答案:(1)西南 (2)纬度低,离冷空气源地远;北部有南岭阻挡;受海洋影响明显。 (3)市场需求量增大;交通运输的发展;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4)甲:劳动力丰富而廉价,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乙:能源资源丰富,科技发达。 解析:经纬度信息判断,图中甲为珠三角地区,乙为美国南部。珠三角地区离冷空气源地远,且其北面有南岭阻挡,故冷空气南下时对其影响较小。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较为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大,特别是市场、科技和交通。美国南部属于新兴工业区,科技发达,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