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必修1第25课《两极格局的形成》导与练

http://www.newdu.com 2018-12-02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必修1第25课《两极格局的形成》导与练
    江 西 王笑开
    【重点讲解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演变、特点及影响
    雅尔塔体系是指1943年底至1946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到战后初期雅尔塔会议前后,以美苏为主的大国间所达成的一系列有关战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协议,由此形成的国际格局。它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发展的产物,集中体现了在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方面的重大变化:英、法、德、日等国退居二线,美苏走上了前台。一方面美国走上了全球扩张的霸权主义道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苏联的力量壮大,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形势。
    1.形成
    (1)奠定基础: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和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衰落,美苏势均力敌。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出现。
    (2)初步形成: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3)最终确立:到1949年美国开始实施全面冷战政策,美苏盟友关系彻底结束,转变为敌对关系。1949年、1955年先后建立了北约、华约两大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2.演变:两极格局是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对峙局面,它形成于二战结束后,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告结束。其特点:
    (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在美国一方是西方盟国,在苏联一方主要是东欧各国。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两极格局是二战后特有的历史现象,对战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3.影响:“冷战”结束已十多年了,但它的影响仍多方面地不时显现。
    (1)“冷战”造成的一些地区性冲突,至今没有得到解决。朝鲜半岛的南北对峙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2)“冷战”期间置备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还在危及人类的安全。
    (3)地区或民族新冲突点大量涌现。比如,车臣共和国要求脱离俄罗斯,此外,巴以和平进程步履艰难,伊拉克问题久拖不决,宗教狂热势力、恐怖主义活动势头不减。
    (4)冷战思维还在支配某些政治家的实践,企图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构建一元化的国际新秩序,或者只看到国家间利益对立的一面,坚持封闭和僵硬对抗的政策。
    【难点分析
    一、如何评价“冷战”
    1.积极作用
    (1)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国又长期势均力敌,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时有一定的约束。
    (2)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并进一步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消极作用
    (1)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2)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3)战后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美苏联各超级大国的工具,为谋求霸权,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④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认识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三者关系
    1.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等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打上美苏两分天下的烙印。
    2.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雅尔塔体系之上的。
    3.雅尔塔体系确立的过程就是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也是"冷战"的发展过程,它体现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它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尤其是大国强权政治的出现给世界带来了许多的纷争和动荡。
    【学法导航
    1.了解“冷战”的形成及其背景,以及与此相关的重要史实,理解两极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2.利用课本中的图表等附件材料,论证文字资料中提出的历史观点。
    3.通过对二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原因的分析,从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出发,弄清重大事件的内在联系。
    4.认识少数大国控制世界、争夺霸权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培养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意识。
    【热点追踪
    北约和格鲁吉亚理事会在第比利斯举行会议
    北约和格鲁吉亚2011年11月9日在格鲁吉亚首都举行大使级理事会会议,签署共同文件。文件认为,北约-格鲁吉亚理事会是了解格鲁吉亚改革进程的良好途径,是确认双方进一步合作的机制。格鲁吉亚2005年正式提出加入北约。北约和格鲁吉亚2008年9月成立北约-格鲁吉亚理事会,定期举行大使级和部长(外交或国防)级理事会会议,讨论格鲁吉亚的改革进程。来自北约成员国的26位大使和2位副大使出席了9日的会议,会议由北约秘书长和格鲁吉亚总理尼科洛兹·吉劳里主持。
    【小资料
    杜鲁门主义
    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可以概括为: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以反共著称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他在1946年访问美国时在富尔敦发表的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中,以“铁幕”一词公开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
    杜鲁门主义,是“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杜鲁门政府上台后,改变以往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政策,认为强大的苏联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强调要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表示要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它公开提出了反共、反苏的旗号,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转折。杜鲁门主义提出的目的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其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也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同时也标志着美苏由战时的盟友走向公开对抗成为敌手。
    【同步训练
    1.1946年,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指出: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其本质意图是
    A.苏联是个很狂热的国家                 B.苏联与美国有很大的矛盾
    C.苏联必然会危害美国的利益             D.美国应该对苏联采取遏制的政策
    2.二战后,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国必须把苏联看成是政治上的敌手。美国若拥有足够的武力并准备使用它,那就用不着真正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迫使它退却。他声称必须用消除非共产主义世界中存在的大片软弱地区的方法,来遏制苏联。这个观点的依据不包括
    A.美国要推广其社会制度                 B.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
    C.苏联能与美国抗衡                     D.西欧传统强国普遍衰落
    3.1947年12月1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说:“我们的决议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欧洲人民的未来……将决定着他们是否必须生活在贫困之中,是否会对自私自利的极权主义者威胁感到畏惧。”杜鲁门所说的“决议” 是指
    A.《北大西洋公约》                      B.马歇尔计划    
    C.《友好合作条约》                      D.杜鲁门主义
    4.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这里的“几雕”是指
    ①稳定了西欧经济   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   ④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      
    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②支持联邦德国崛起  ③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  ④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
    A.①             B.①③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1957年3月25日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11月14日到16日  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12月19日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7.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需要一组能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  
    B.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
    C.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关贸总协定
    D.雅尔塔体系、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
    www.gkxx.com8.右图是“二战”后初期苏联的一幅宣传漫画,从  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双方的激烈对抗
    B.苏联揭示了“二战”后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
    C.是美国对“华约”组织的挑战
    D.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应对
    9.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
    ①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②越南战争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柏林危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关系的表现,正确的是           
    ①冷战  ②杜鲁门主义  ③对西欧国家经济援助  ④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⑤朝鲜战争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
                     ──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到1951年12月31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然而,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            
    ──(美)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
    材料三:1948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4年内美国对欧拨款达131.5亿美元,88%为赠款。马歇尔计划既帮助欧洲国家恢复了经济,也推动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的道路,加强了西方国家之间的联合。
    ──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四:从1948年4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历史·必修1》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中,就马歇尔计划的影响来说,有些观点可以互相印证,请从材料中举例说明
    (2)上述四则材料中,有些材料的观点互相矛盾。请你就这方面的情况,从材料中举例说明。
    (3)据以上材料,结合你自己的看法,在国际政治的视角里综述马歇尔计划实施后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 2.A 3.B 4.D 5.C 6.B 7.C 8.A 9.C 10.B
    11.(1)相印证:四则材料都承认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材料一认为“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材料二认为“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等等。(2)相矛盾:材料二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不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美国向所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材料四认为,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排斥在外,目的遏制苏联。(能够明确说明是哪些材料相矛盾、矛盾在什么地方)。(3)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加强了美欧联系)(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苏联采取了相应的反击措施,成立经互会,是冷战格局形成的重要步骤;推动了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的联合道路。
    作者简介:王笑开,毕业于井冈山大学历史教育专业,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15年,在《江西教育科研》《考试报》《中学生学习报》《少年智力开发报》《中学生导报》《素质教育报》《高考天地》等1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80余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