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1~7课综合测试题 江 西 王笑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特点表现在( ) ①等级森严 ②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③中央高度集权 ④王位世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2.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了( ) ①幽王荒淫无道 ②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③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④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2008年10月28日,孔子家族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子第77代长孙孔德成在台北慈济医院病逝。“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孔子家族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第46代起,由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爵位。这种爵位世袭制源于我国的(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 4.下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 ![]() A.作为各级贵族的 ![]() 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 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5.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立志效法古代名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6.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视”。但无可否认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面 B.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 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D.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7.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组织,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这套机构的特点包括( ) ①分工明确 ②互相配合 ③互相牵制 ④皇权集中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是( )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9.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下有关表述错误的有( ) A.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B.是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 C.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D.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很多朝代都有影响 10.《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削弱了中央集权 B.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 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11.以下对于“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12.监察制度的存在,使中央权力不断得到加强。下列官职或机构不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 A.御史大夫 B.通判 C.按察司 D.军机处 13.明成祖设内阁,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皇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A.明成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 B.明清重视翰林院学士 C.翰林院学士享有特权 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14.人才的选拔与官吏的任命直接关系到政权的巩固,历史上选官和用官制度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下列选官和用官制度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科举制 ②察举制 ③九品中正制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15.观察下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皇权不断加强 C.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 16.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曾说过:“我们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古希腊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希腊文明最深远的影响是 ( ) A.有利于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B.有助于希腊民主政治建设 C.有助于希腊工商业的发展 D.有利于各城邦彼此独立自治 17.“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表明古希腊广大公民群众空前高涨的群体意识,民主政治进人巅峰。这种局面出现在( ) A.伯利克里时期 B.克利斯提尼时期 C.梭伦统治时期 D.亚历山大时期 18.以下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 B.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时,各种官职向所有人开放 C.梭伦改革时期按照财产的多少划分等级 D.克利斯提尼的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制度 19.“陶片放逐法”的实行,对威胁雅典城邦民主的人具有震慑作用,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这一方法创始于( ) A.雅典城邦的初步形成时期 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时期 C.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时期 D.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 20.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罗马法的演变过程是( ) A.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B.习惯→习惯总结→习惯法→法律总结 C.法律理论→习惯法→习惯→法 D.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总结 21.“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的反映的实质是( ) A.《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 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22.公元六世纪晚期,一位罗马公民因故意伤害一名外邦自由民,被宣判有罪。法官对其量刑的依据,最有可能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习惯法 C.《民法大全》 D.公民法 23.英国历史上“在选举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这表明( ) A.国王无权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英国国王可以任意组成内阁 C.英国历史上出现了责任内阁 D.国王在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 24.下图中所反映的是19世纪中英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 ) ![]() A.决策形式不同 B.人员选拔不同 C.机构性质不同 D.行政方式不同 25.某次知识竞赛中,有一道题是“假如你是英国人,要想当选为首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正确的选择应为( ) ①成为某一政党领袖 ②在议会选举中要成为第一大党 ③必须通过国王的任命 A.①不正确,②③正确 B.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C.①正确,②③不正确 D.①②③均正确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第29题13分,共50分。) 26.在中国,名字不仅是一个指代符号,还承载了父辈的愿望,甚至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材料一 中国古籍中出现的部分人名: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南史》),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材料二 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作者在文章中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这种现象就是避讳,表示作者不敢、不能或不愿直呼其名。避讳制度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当时人的起名深受什么制度的影响?(2分) (2)据材料二,你怎样看待“避讳”这一社会文化现象?(4分) (3)江西临川某中学历史探究小组在阅读某文献时发现一则史料:宋时有州官田登,自讳其名,州境之内皆呼灯为火;上元放灯。吏人书榜揭于市曰:“本州岛依例放火三日。”时人讥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为什么田登将“点灯”改为“放火”?(2分)这种做法或历史现象对历史研究造成了什么影响?(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2分)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大臣的职责(2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3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公民不纳税),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雅典还一度盘剥附属国居民……甚至对退盟国公民进行大屠杀。 材料二 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以上材料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三 第5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第3、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四 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引自《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雅典民主存在的不足是什么?(3分) (2)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体现出罗马法的什么特点?(2分) (3)据材料三,《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罗马法的实质是什么?(6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法制建设有哪些影响?(4分) 29.“议会”,英文Parliament,来自法文的Parlement,是“讨论”的意思。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步入民主化之路的英国人是靠一系列的事件形成的习俗、惯例或“先例”,艰难而渐进地走上宪政之路的。 材料一
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英国许多地区和城镇衰落,人口锐减,变成“衰败市镇”,但仍保持一律选派两名议会代表的传统权利,而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选派代表。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以争取国会选举改革;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1831年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法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1832年通过,英国选民增加了22万人。19世纪中叶,英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再次掀起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这次改革使选民人数由l 35.9万人扩大到了245.5万人。1884年自由党格莱斯顿内阁使……选民人数从255万增加到450万。1885年议会又通过重新分配议席法案,该法案的实施使英国议会选举接近于比例代表制原则。 ──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基本特点。(4分) (2)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议会宣判死刑,推上断头台;1660年流亡海外的查理一世的儿子被同意回国,登上王位,称查理二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造成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不同命运的背景。(2分)并据此判断,英国议会处理与国王关系的出发点是什么? (2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3分)及原因。(2分) 参考答案: 1.D 2.B 3.A 4.B 5.B 6.C 7.D 8.C 9.C 10.D 11.B 12.D 13.D 14.D 15.B 16.B 17.A 18.B 19.C 20.D 21.B 22.C 23.D24.C 25.D 26.(1)宗法制度。 (2)避讳现象反映了专制制度、等级制度和宗法思想对国人的深刻影响;也反映了国人尊 贤敬老的传统美德。(3)原因是避田登之讳。影响:避讳给人们阅读和理解文献、辨别真相带来许多麻烦,但借助避讳知识可以考证文献真伪和历史事实。 27.(1)秦始皇,统一中国。(2)辅助皇帝,统率百官,处理政务。汉武帝:中外朝制;唐太宗:三省六部制;宋太祖: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两府三司制)。(3)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或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4)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8.(1) 不足:享有民主的人数太少,外国公民和外邦移民没有民主权利。(2)罗马法对待外来民族比较开明,享有一定的公民权。(3)《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4)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以罗马法为基础;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一些诉讼原则源于罗马法。 29.(1)王权受到限制(或“王在法下”);议会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2)背景:前者因为内战中王党的失败,议会获胜;后者因为克伦威尔死后,政局混乱,妨碍了社会进步。出发点:维护秩序稳定,确保自身利益。(3)内容:降低选民资格,增加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的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选民资格;选民人数由按地区分配变为比例代表制。原因:一是由于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二是由于工业资产阶级,尤其是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 作者简介:王笑开,毕业于井冈山大学历史教育专业,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15年,在《江西教育科研》《考试报》《中学生学习报》《少年智力开发报》《中学生导报》《素质教育报》《高考天地》等1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80余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