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习质量检测

http://www.newdu.com 2018-12-02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习质量检测
    江 西 王笑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是一项临时性的政策措施,而不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途径,主要是因为
    A.与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             B.调整了生产关系
    C.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D.拆散了工农联盟
    3.在三年内战结束的若干年后,列宁说:“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这里的“拐杖”指的是
    A.苏维埃政权                       B.新生的苏联 
    C.新经济政策                      D.计划经济体制
    4.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1933年美国政府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A.消除了阶级予盾                   B.调整了工农关系
    C.制约了农业发展                   D.加强了宏观调控
    5.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6.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
    7.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于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8.列宁指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这一思想体现在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实现农业集体化
    9.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A.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B.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
    10.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     
    A.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B.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       
    ①都是在面临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的时候进行  ②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③都在农业、工业、商业和金融业等方面采取了措施  ④都促进了经济恢复和政权巩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2.2005年5月,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普京总统说:“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政治悲剧。”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制度因素: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影响了其发展
    B.外部因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C.领导因素: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加快了苏联解体的过程
    D.民族因素:民族问题是毁灭联盟的火药桶
    13.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
    

    高考资源网(ks5u.com),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考资源网(ks5u.com),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图一
    

    图二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14.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俄国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D.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15.“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口号的。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
    B.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 还有距离
    C.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的积极性高涨
    D.苏联搞农业集体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第16题14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引自《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  毛泽东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的稞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饿死了1000万人。”
    ──引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分析,工业化通常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4分)
    (2)结合史实说明,苏联采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途径的理由和依据。(4分)
    (3)苏联工业化所采取的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我们从中可吸取什么教训?(6分)
    1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材料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24亿元猛增到1988年的79 3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9.7%,不仅大大高于改革前26年(1952—1978)平均每年增长6.1%的速度,也明显快于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国家统计局编《新中国五十年》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下降6.9%……
    ──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什么经济现象?(1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4分)
    (2)材料三所述时期的苏联是哪位领导人执政?(1分)根据材料三,归纳当时该国的经济状况。(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发生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内外原因。(3分)
    (3)中苏改革出现不同结果,对你有何启示?(4分)
    18.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的机遇”分别是什么?(4分)
    (2)三国的改革调整的结果如何?(4分)
    (3)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C 6.D 7.B 8.B 9.A 10.C 11.D 12.A 13.C 14.D 15.B
    16.(1)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原因:轻工业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可以为重工业进行必要的资金积累和技术准备。(4分)(2)苏联工业化外部环境不利,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敌视和包围之中,面临法西斯战争的严重威胁,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当时苏联国情。(4分)(3)造成了轻工业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货币不稳定,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农业生产被破坏并长期落后,总之,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分)认识:苏联以牺牲农业为代价,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停滞不前。教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正确处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必须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分)
    17.(1)国民经济快速发展。(1分)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2)戈尔巴乔夫。(1分)经济衰退(或经济恶化等)。(1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3分)(3)改革要结合本国的国情,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4分)
    18.(1)俄:新经济政策。美:罗斯福新政。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4分)(2)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发展,政权得到巩固。美:摆脱了经济危机,缓解了阶级矛盾,保留了民主制度,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发展。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中: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本实现小康。(4分)(3)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任何国家要向前发展,必须依据国情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有生命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4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