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手机版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
高中竞赛
高中论坛
搜索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搜索
热门标签:
高考辅导
信息卷
预测题
高考作文
写作技巧
解题技巧
解析
真题
押题
试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竞赛
>
化学竞赛
>
竞赛试题
>
高一化学竞赛试卷
http://www.newdu.com
2018-12-01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高一化学竞赛试卷
山东五莲一中 隽桂才
高一化学竞赛试卷
注意事项:①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②可能用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S—32 Fe—56 Cu—64 I—127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72分
(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4分,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注意: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第II卷相应表格内
1.某学生交给老师的实验报告上有以下四个数据:
①用量筒量取5.13 mL 盐酸;②用托盘天平称取11.7 g氯化钠固体;③有广泛PH试纸(PH值由1——14)测得某溶液的PH值为2.2;④用250 mL容量瓶配制250 mL 0.2 mol/L的NaOH溶液。其中测量数据合理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常生活中常用无水乙醇杀菌消毒 B.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C.为保证饮食卫生大力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D.燃煤时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的二氧化硫
3.下列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Cl
2
B.NH
3
C.CH
3
COOH D.C
6
H
5
ONa
4.已知下列元素的半径为:
原子
N
S
O
Si
半径r/10
-10
m
0.75
1.02
0.74
1.17
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
A.0.80×10
-10
m B.1.10×10
-10
m C.1.20×10
-10
m D.0.70×10
-10
m
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1 mol Na
2
O
2
参加化学反应总是转移1 mol电子
B.1 mol Cl
2
参加化学反应总是转移2 mol电子
C.1 mol固体Na
2
18
O
2
与足量CO
2
反应后,固体质量增重26 g
D.金属钠应保存在CCl
4
中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小苏打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Ca
2+
+2OH
-
+2HCO
3
-
=CaCO
3
↓+CO
3
2
-
+2H
2
O
B.氧化铁可溶于氢碘酸Fe
2
O
3
+6H
+
=2Fe
3+
+3H
2
O
C.过量的NaHSO
4
与Ba(OH)
2
溶液反应:Ba
2+
+2OH
-
+2H
+
+SO
4
2
-
=BaSO
4
↓+2H
2
O
D.电子工业上用30%的氯化铁溶液腐蚀敷在印刷线路板上的铜箔:2Fe
3+
+Cu==2Fe
2+
+Cu
2+
7.(NH
4
)
2
SO
4
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
2
、H
2
O、N
2
和NH
3
,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
A. SO
2
、H
2
O、N
2
、NH
3
B. N
2
、SO
2
、H
2
O 、NH
3
C. N
2
、SO
2
、NH
3
、H
2
O D. H
2
O、NH
3
、SO
2
、N
2
8.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
+
、NH
4
+
、Cl
-
、Mg
2
+
、Ba
2
+
、CO
3
2
-
、SO
4
2
-
,现取三份1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
3
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 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
2
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 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 K
+
一定存在 B、 100 mL溶液中含0.01 mol CO
3
2
-
C、 Cl
-
可能存在 D、 Ba
2
+
一定不存在,Mg
2
+
可能存在
9.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
3
)
2
+24KI+12H
2
SO
4
= 2CuI↓+13I
2
+12K
2
SO
4
+12H
2
O
其中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
A.10 mol B.13 mol C.12 mol D.11 mol
10.NaHCO
3
和Na
2
CO
3
·10H
2
O晶体的混合物10 g,溶于水制成200mL溶液,其中
c
(Na
+
)=0.50 mol/L。若将10 g的这种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变为止,减少的质量为( )。
A、5.3 g B、4.7 g C、5.0 g D、4.0 g
11.将
a
g CuO和Fe
2
O
3
的混合物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中加入
b
mL
c
mol/L的稀盐酸正好完全反应;另一份在加热的条件下用H
2
还原,反应完全时用去H
2
d
L(折算成标准状况)。则
d
等于( )。
A、11.2
bc
×10
-3
B、22.4
bc
×10
-3
C、22.4(3
a
-4
bc
×10
-3
) D、22.4(3
a
-
4
bc
)×10
-3
12.将一定质量的Zn、Fe、Mg、Al混合物与足量稀H
2
SO
4
反应,生成H
2
2.8 L(标况),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 )。
A、2 g B、4 g C、8 g D、10 g
13.工业上以CuO和H
2
SO
4
为原料制备CuSO
4
·5H
2
O晶体。为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
充水,也无多余的水分,所用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为( )。
A.45.8% B.57.6% C.72.3% D.无法确定
14.已知反应(1)2NaI+MnO
2
+3H
2
SO
4
=2NaHSO
4
+MnSO
4
+2H
2
O+I
2
和反应(2)2NaIO
3
+5NaHSO
3
=2Na
2
SO
4
+3NaHSO
4
+H
2
O+I
2
均可得到I
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aI和NaIO
3
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I
2
B.氧化性:MnO
2
>IO
3
-
>I
2
>SO
4
2
-
>Mn
2
+
C.两个反应中生成等量的I
2
时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D.I
2
在反应⑴中是氧化产物,在反应⑵中是还原产物
15.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
①KOH Na
2
SO
4
AlCl
3
②NaHCO
3
Ba(OH)
2
H
2
SO
4
③HCl NaAlO
2
NaHSO
4
④Ca(OH)
2
Na
2
CO
3
BaCl
2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含有大量[Al(OH)
3
]
-
的溶液中:NH
4
+
、Na
+
、Cl
-
、H
+
B.在强碱溶液中:Na
+
、K
+
、CO
3
2
-
、NO
3
-
C.在pH=12的溶液中:NH
4
+
、Na
+
、SO
4
2
-
、Cl
-
D.在
c
(H
+
)=0.1 mol·L
-1
的溶液中:K
+
、I
-
、Cl
-
、NO
3
-
17.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1 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
A.2 mol B.1 mol C.0.5 mol D.0.25 mol
18.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3 g N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失电子数为0.5N
A
B.由CO
2
和O
2
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
N
A
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
N
A
C.标准状况下,11.2 L SO
3
所含分子数为0.5
N
A
D.室温下,8 g甲烷含有共价键数为2
N
A
高一化学竞赛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将各题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8分
19.(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制取较浓的HClO溶液,并对所得溶液中的部分阴离子进行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步骤1
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 mL饱和氯水,充分反应,过滤,将滤液分为若干份
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的黄绿色褪去
步骤2
将第一份滤液与稀盐酸混合
产生大量气泡
步骤3
将第二份滤液加热
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⑴ 步骤1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步骤2、步骤3的实验目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达到该实验目的,还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步骤1所得滤液中的HClO浓度比饱和氯水中HClO浓度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分)2004年美国火星探测车在火星大气层中检测到了A气体。资料显示,A气体分子是一种三原子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0,在地球环境下A不太稳定,易分解得到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粉末状的KSCN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可得到气体A和两种硫酸氢盐,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
(1)试确定A的化学式
。
(2)写出KSCN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A分解得到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写出A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1.(10分)H
2
还原CuO反应不完全时,得到Cu、CuO、Cu
2
O的固体混和物,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上述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一定量的均匀固体混合物A,将其分成两等份。
(2)取其中一份用足量的H
2
还原,测得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3.20 g。
(3)另一份加入500 mL稀HNO
3
,固体恰好完全溶解,同时收集到标况下NO气体为2.24 L。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
n
(Cu)+
n
(Cu
2
O)=
。
(2) A中
n
(CuO)的取值范围是
。
(3)试计算所用稀HNO
3
的物质的量浓度。
22.(10分)钠是活泼金属,受热后与氧气剧烈反应,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课本在生成物过氧化钠旁注明,指的“是反应的主要产物,由于空气中还有其它成分,因此可能还有一些同时发生的其它反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据此进行了有关探究。
【猜想】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氧化钠,还有氮化钠。
【查阅资料】氮化钠与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钠和氨气。
【实验】①取11.5 g钠单质放在一块薄铁皮上,上扣一玻璃罩(玻璃罩内为干燥且无酸性气体的空气),用酒精灯加热薄铁皮,钠燃烧;
②将燃烧产物投入水中,得到0.224 L(折算成标准状态)气体和1000 mL溶液;
③经检验,该气体为纯净的氧气;
④从1000 mL溶液中取出25.00 mL溶液,加入1.00 mol·L
-1
HCl溶液至13.50 mL时恰好溶液为中性。
【结论】(1)通过计算确定钠的燃烧产物中是否含有氮化钠。
(2)计算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23.(10分)将2.5g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于水,制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盐酸,所加入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
2
的体积(标准状况)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OA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当加入35 mL盐酸时,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为
mL(标准状况)。
(3)计算原混合物中Na
2
CO
3
的质量分数为
。
24.(10分)达喜是常用的中和胃酸的药物,它的化学成分是铝和镁的碱式盐。
①取该碱式盐3.01 g,加入2.0 mol·L
-1
盐酸使其溶解,当加入盐酸42.5mL时,开始产生CO
2
,加入盐酸至45.0mL时正好反应完全,则该碱式盐样品中氢氧根与碳酸根的物质的量之比
n
(OH
-
):
n
(CO
3
2
-
)=
。
②在上述碱式盐溶于盐酸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过滤,沉淀物进行干燥后重1.74 g,若该碱式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040,试推测该碱式盐的化学式为
。
25.(8分)根据下列框图回答问题(答题时,方程式中的M、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⑴写出M溶于稀H
2
SO
4
和H
2
O
2
混合液的化学方程式:
。
⑵某同学取X的溶液,酸化后加入KI、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写出与上述变化过程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
。
⑶写出Cl
2
将Z氧化为K
2
EO
4
的化学方程式:
。
26.(10分)将一定量的SO
2
和含0.7 mol氧气的空气(忽略CO
2
)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 ℃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
2
+O
2
2SO
3
(正反应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气体通过过量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了21.28 L;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
2
,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5.6 L(以上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填字母)
a.SO
2
和SO
3
浓度相等
b.SO
2
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
3
的生成速率与SO
2
的消耗速率相等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SO
2
的转化率(用百分数表示)。
(3)若将平衡混合气体的5%通入过量的BaCl
2
溶液,生成沉淀多少克?
参考答案
19.(10分)⑴ CaCO
3
+2H
+
=Ca
2
+
+H
2
O+CO
2
↑ (2分)
除去碳酸钙等不溶性杂质(2分)
⑵ 检验HCO
3
—
离子(2分)
另取一份滤液,加入NaOH溶液,观察有无沉淀产生(2分)
⑶ 同时将滤液和饱和氯水滴在有色布条上,比较有色布条褪色的快慢(2分)
20.(10分)(I)(1) SOC (不考虑书写顺序)(2分)
(2) KSCN+2H
2
SO
4
(浓)+H
2
O=KHSO
4
+NH
4
HSO
4
+SOC(4分)
(3) SOC=S+CO (4分)
21. (1)0.3 mol(3分) (2)0.1 mol<
n
(CuO)<0.4 mol (3分)
(3)1.6 mol/L(4分)
22. (1)
n
(Na)=0.500 mol
c
(NaOH)=0.500 mo1·L
-1
25 mL溶液中
n
(NaOH)=1.25×10
-2
mol
n
(HCl)=1.35×10
-2
mol
n
(HCl)>
n
(NaOH)
说明溶液中还有碱性物质—氨水,所以燃烧产物中含有氮化钠 (4分)
(2)
n
(Na
2
O
2
):
n
(Na
3
N):
n
(Na
2
O)==2:17:4(6分)
23.(1)H
+
+OH
-
=H
2
O(2分), CO
3
2-
+H
+
=HCO
3
-
(4分)
(2)224(3分) (3)42.4% (3分)
24. ①
n
(OH
-
)∶
n
(CO
3
2
-
)=16∶1(4分)
②Al
2
Mg
6
(OH)
16
CO
3
·4H
2
O(6分)
25.答案:⑴Cu + H
2
O
2
+ H
2
SO
4
== CuSO
4
+ 2H
2
O
⑵4Fe
2+
+ O
2
+ 4H
+
== 4Fe
3+
+ 2H
2
O 2Fe
3+
+ 2I
—
== 2Fe
2+
+ I
2
⑶10KOH + 3Cl
2
+ 2Fe(OH)
3
== 2K
2
FeO
4
+ 6KCl + 8H
2
O
26.
下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
高二学生竞赛试题
下一篇:
第一届化学素养大赛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竞赛辅导
竞赛试题
随便看看
简易逻辑重难点分析
由动量定理求解平均冲力类例析
高中物理28个最佳解题突破口!解题思
解惑篇--高三最后阶段什么都学过做题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易错类型专题突破—酶与AT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相关计算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文解读
《蜀道难》特色鉴赏
高中语文
综合辅导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四
必修五
选修课程
学习方法
解题技巧
基础知识
文言文
诗词鉴赏
现代文阅读
文学常识
作文
分级阅读
高一试题库
高二试题库
高三试题库
专项训练
高中数学A版
综合辅导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四
必修五
选修1-1
选修1-2
选修2-1
选修2-2
选修2-3
选修4-1
选修4-4
选修4-5、4-7
教材答疑
学习方法
解题技巧
知识点总结
公式大全
课外阅读
高一试题库
高二试题库
高三试题库
高中数学B版
综合辅导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四
必修五
选修1
选修2
选修4
高一试题库
高二试题库
高三试题库
高中英语
综合辅导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四
必修五
选修六
选修七
选修八
选修九
选修十
选修十一
学习方法
语法与词汇
听力
阅读理解
作文
高一试题库
高二试题库
高三试题库
高中物理
综合辅导
必修1
必修2
选修1-1
选修1-2
选修2-1
选修2-2
选修2-3
选修3-1
选修3-2
选修3-3
选修3-4
选修3-5
实验指导
学习方法
解题技巧
知识点总结
课外阅读
高一试题库
高二试题库
高三试题库
高中化学
综合辅导
必修一
必修二
选修一
选修二
选修三
选修四
选修五
选修六
学习方法
解题技巧
知识点总结
实验
方程式
课外阅读
高一试题库
高二试题库
高三试题库
高中生物
综合辅导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选修一
选修二
选修三
学习方法
解题技巧
知识点总结
实验
高一试题库
高二试题库
高三试题库
高中历史
综合辅导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修1
选修2
选修3
选修4
选修5
选修6
学习方法
解题技巧
知识点总结
教材答疑解析
课外阅读
高一试题库
高二试题库
高三试题库
高中政治
综合辅导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必修4
选修1
选修2
选修3
选修4
选修5
选修6
学习方法
解题技巧
知识点总结
高一试题库
高二试题库
高三试题库
高中地理
综合辅导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选修1
选修2
选修3
选修4
选修5
选修6
选修7
学习方法
解题技巧
知识点总结
课外阅读
高一试题库
高二试题库
高三试题库
高中日语、俄语
日语辅导
日语试题库
俄语辅导
俄语试题库
学习方法
学习计划
课前预习
经验技巧
高中竞赛
数学竞赛
物理竞赛
化学竞赛
生物学竞赛
信息学竞赛
英语竞赛
作文竞赛
学习方法